莱辛美学思想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莱辛美学思想研究 1, 人物卡片 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1729——1781年)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在镇上文法学校学拉丁文。1746年进莱比锡大学学神学,曾参与了当时德国最著名的奈贝尔(Neuber)剧社的一些戏剧活动。1766年,莱辛发表著名的《拉奥孔》(Laokoon)。1767年,他受聘担任汉堡民族剧院的艺术顾问,为剧院全年52场演出写了104篇评论。他的评论抨击了高特雪特的戏剧观念和理论,建立了德国市民剧的完整理论。这些评论后来汇集为《汉堡剧评》,成为欧洲剧评的经典之一。1781年2月15日去世。 2,美学思想 1)关于希腊艺术的理想 德国艺术史家和美学家温克尔曼(1717——1768年)在1755年发表的《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摹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和1764年出版的《古代艺术史》中,论述了希腊艺术的特征和理想等问题。他认为古希腊艺术的理想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他说:“希腊杰作有一种普遍和主要的特点,这便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正如海水表面波涛汹涌,但深处总是静止一样,希腊艺术家所塑造的形象,在一切剧烈情感中都表现出一种伟大和平衡的心灵。 希腊雕刻《拉奥孔》就是表现了一个伟大而沉静的心灵。虽然他处于极端的痛苦之中,他的疼痛在周身的全部肌肉和筋脉上都有所显现,即使不看面孔和其他部分,只要看他因疼痛而抽搐的腹部,我们也仿佛身临其境。但这种痛苦并未使拉奥孔面孔和全身显示出狂烈的动乱。……身体感受到的痛苦和心灵的伟大以同等的力量分布在雕像的全部结构,似乎是经过平衡了似的。他因此批评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史诗《伊尼特》中写了拉奥孔痛苦的哀号:“这时他向着天发出可怕的哀号,正像一头公牛受了伤,要逃开祭坛,挣脱颈上的利斧,放声狂叫。” 而在希腊雕塑中这种痛苦的表现只是轻轻的叹息。 温克尔曼的以上观点引起莱辛的不同思考,于是莱辛发表了《拉奥孔》,以批评温克尔曼的观点为切入口,广泛分析和引证了古希腊史诗、悲剧、雕刻、绘画等艺术作品,深入地阐发了他关于不同艺术样式(主要是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段的界限和特点的思想。书名即为:“拉奥孔,或称论画与诗的界限,兼论《古代艺术史》若干观点”。 莱辛承认维吉尔的史诗中描写了拉奥孔的叫喊是事实。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希腊艺术与罗马艺术之间的不同。在荷马的史诗里也有人们肉体遭受痛苦时大喊大叫的描写:当狄奥墨得斯的投枪刺向埃涅阿斯(阿弗洛狄特之子)的时候,阿弗洛狄特赶去救他。这时候,“高傲的提丢斯之子在浩荡的人群中追上她,用锐利的长枪刺伤她的纤细的手掌,枪尖穿过秀丽女神们为她编织的神圣的袍子,刺破她腕上的嫩肉,女神的神圣的血——永乐的天神身上的一种灵液往外流,……女神大叫一声,把她的儿子扔在地上”。 由此可见,温克尔曼所谓希腊艺术的具有“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风格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2)诗与画的界限 诗人有意识要把这种哀号表现出来,为什么雕刻家不能把它表现出来?这个差别不是希腊艺术与罗马艺术之间的差别,而是另一种差别。 这里面有一种规律性的东西,涉及到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界限。 莱辛认为《拉奥孔》诗和雕塑之间有几点不同:第一是激烈的痛苦在诗中尽情表现出来,而雕塑中却大大冲淡;第二,巨蟒在诗中是绕腰三道,绕颈两道,雕塑中只绕腿部,而且诗中的描写很血腥、可怕、刺激,雕塑中没有;第三,诗中有衣帽,维吉尔所写的拉奥孔穿着司祭的道袍,额头围着司祭的头巾,雕塑中是裸体。这些不同涉及到不同门类艺术的特点。 尽管诗与画都是模仿,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重大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在于:第一,媒介:画用颜色、线条,诗用语言;颜色线条的各部分是在空间中并列的,是铺在一个平面上的;而语言的表述是在时间中展开的,先后承续,沿一条线发展;第二,题材:画只能描绘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则叙述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动作。画的题材局限于“可以眼见的事物”,诗却没有这个界限。但诗只能描绘个体的动作,画则可以描绘集体的动作;第三,接受艺术的感官和心理功能:画所表现的物体是通过视觉来接受的,物体是平铺并列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整体,借助想象的较少;诗主要诉诸听觉,但语言本身是观念性的,而动作情节是先后承续,所以整体要靠想象和记忆来构造。诗人只能将美的各要素相继地指说出来。我们若想根据这些要素来立刻想象,不可能获得像它在画中并列时那种效果的,即不能产生一个统一的、协调的图画;第四,艺术的理想:画的最高法律是美。作为摹仿的技能来说,绘画有能力去表现丑;但作为美的艺术来说,绘画拒绝表现丑。诗以动作情节的冲突发展为对象,正反题材兼收,诗可以写丑,不以追求美为主要任务,而重在表情和显示个性。 所以诗能够写戏剧性的、悲剧性的、可嫌厌的和崇高的事物。绘画只能够描绘身体的美,由于再现物体静态,所以不重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