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气象灾害的种类与特点-zhx精要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70%以上。今后,如果漏报或是错报重大灾害天气,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将会被给予行政处分或是追究刑事责任,这就是我省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气象法规《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规定的。该《条例》于200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现代气象灾害的特点 气象灾害种类多并具有普遍性(发生范围最大) 气象灾害出现的频次高 具有区域性的特点 气象灾害的危害面最广但影响面差异很大 气象灾害的发生具有季节性 气象灾害持续时间长 气象灾害的发生具有阶段性(群发性) 气象灾害连锁反应显著 气象灾害灾情重 气象灾害经济损失不断增加,死亡人数减少 极端气象灾害增加 * * 大气圈中高低压的强弱及其所控制范围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移动路径的不同,都能引起降水、气温等天气现象的频繁波动,并诱发突变,从而酿成热带气旋、干旱和寒潮等致灾因子的形成。 中国位于大陆与海洋的结合部,东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倚全球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南北跨度约50度,天气系统复杂多变。 四、我国气象灾害孕灾环境 * * (一)季风气候显著 (二)大陆性气候覆盖面广 (三)气候类型多样 (四)气候稳定性差 (五)河川径流地区差异大,时间分配不均 (六)近海海域面积辽阔,自然条件复杂 * * (一)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受季风气候控制,中国夏季温暖多雨,暴雨、洪涝等灾害频繁发生;冬季寒冷、干燥,大风、冷冻灾害等经常发生。 * * 寒冷的冬季风使得中国冬季成为世界上同纬度上最冷的国家。(全国1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平均要低5℃-18℃之多) 冷害成为威胁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 春季,在天气回暖过程中,发生“倒春寒”,常造成早稻烂秧;在夏季,东北作物正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夏季低温”,可使粮食大幅减产;在秋季,江南的“寒露风”,在水稻抽穗扬花时危害更为严重;秋初的“霜冻”,对作为危害严重。 水稻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 播种后种子不发芽而逐渐发黑腐烂称烂种;扎根以前,幼芽跷脚,黑头黑根,以致腐烂死亡,称烂芽:幼苗在二三叶期死亡称死苗。 近年来,水稻烂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低温阴雨年份尤其严重。 持续低温阴雨 部分早稻烂种烂秧 2013年4月5日浙江开化新闻报道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引起明显降温而使水稻减产的一种冷害,多发生在中国南方农历寒露节前后,因此广东、广西、福建一带称寒露风,长江流域称秋季低温。 寒露风是南方晚稻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每年秋季“寒露”节气前后,是华南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这时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 2011年10初福州地区出现寒露风天气。影响籽粒灌浆,增加空秕率,最终导致晚稻减产。 夏季风给全国带来及时雨的同时,也孕育了频繁的旱涝灾害。 暴雨是中国夏季多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也是全国夏季洪涝灾害的根源,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011年7月18日午后南京城遭遇短时大暴雨,主城区多个地方两小时内降雨量超过100毫米,部分城区出现内涝 农田积涝 * * (二)大陆性气候覆盖面广 大陆性气候区,全年气候干旱,冬夏温差大,常孕育严重的气象灾害。冬季冷害灾害严重,夏季热害时常发生。 (三)气候类型多样 东北、华北以春旱最多,但夏旱危害最重;西南和华南地区也有春旱发生;长江流域及江淮地区伏旱最为常见;东旱,一般主要发生在华南南部和西南地区。发生在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的干旱灾害也称为黑灾。洪涝灾害则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在副热带季风区更为严重。 * * (四)气候稳定性差 旱涝、低温、风沙、台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 全国各地的干湿季节变化可归纳为七种类型 华北地区“春旱夏雨型”,长江中下游地区“春雨、梅雨、伏旱型”,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和云南大部及华南地区“冬春旱夏秋雨型”,青藏高原西部地区“夏雨集中型”,湖北西部、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全年多雨型”,东北东北地区“夏秋雨型”,西北内陆地区“全年干旱型” * * (五)河川径流地区差异大,时间分配不均 受气候和地形的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表径流与地下水汇流趋向是自西向东流,因而越向东北水资源越集中,向西北内陆不断减少,致使西北地区严重干旱,并进一步导致风灾、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等;东北、华北、西南、华中地区降水和地表径流较多,但丰枯不定,河湖变迁和淤积严重,因而不但旱灾频繁,而且水灾也十分严重。 中国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大、枯水年丰水年持续出现,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的重要原因。 * * (六)近海海域面积辽阔,自然条件复杂 中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