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时期印刷业的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宋夏金时期印刷业的发展 雕版印刷的盛行 五代是中国印刷史上雕版印刷开始盛行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民间印刷业有所发展,而且出现了由朝廷提倡和组织的较大规模的刻印书籍活动。例如,后唐宰相冯道等奏准刻版印卖儒家群经,作为儒生学用的标准文本。当时,自后唐长兴三年(932)始据唐《开成石经》校刻《九经》(《易经》、《书经》、《诗经》、《三礼》和《春秋三传》),历后晋、后汉,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共用二十余年时间方告完成。这“九经”世称《五代监本九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雕印的儒家典籍。五代时在蜀、南唐、吴越、闽等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社会相对安定,印刷业也比较发达。如在四川成都,前蜀雕印的贯休《禅月集》,后蜀雕印的增广《唐本草》(《蜀本草》),毋昭裔主持雕印的《九经》、《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等都很著名。在杭州,吴越王钱俶曾雕造《宝箧印经》8.4 万卷。从湖州天宁寺、杭州雷峰塔和绍兴城关镇等处发现的钱俶印经来看,其中有些经卷,扉画线条明朗精美,文字清晰悦目,纸质洁白,墨色精良,千年如新,说明吴越的印刷品不但数量多,质量亦臻上乘,可见当时雕版印刷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钱俶出资用绢素印的2 万幅24 种应现观音像,则是我国最早用丝织品印刷的版画①。后来如开封、杭州、成都、建康、福州等都发展成重要的出版中心。   辽宋夏金时期刻书成风,官、私、坊刻均有很大发展,雕版印刷业趋于鼎盛。两宋时,刻书地点已相当普遍,尤其是开封(今属河南),杭州(今属浙江),成都、眉山(今皆属四川),建宁、建阳、福州(今皆属福建),建康(今江苏南京)等地都刻印了大量书籍。据估计,宋代刻本当有数万部。所刻书籍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道、天算、医药、类书、丛书等,丰富多采,品类齐全。当时最早进行的大规模雕版工程是在成都开雕,自宋太祖开宝四年(971)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历时12 年才雕印完成的《大藏经》(世称《开宝藏》或《蜀藏》),共1076 部,5048 卷,所雕印板达13 万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至徽宗崇宁二年(1103)福州东禅寺刻印《东禅寺大藏》(世称《崇宁藏》或《福藏》)达6434 卷。以后刻的福州《毗卢藏》,湖州《圆觉藏》、《资福藏》,平江(今苏州)《碛砂藏》等,也都达五六千卷之多。宋代刻印的几种《道藏》,如《宝文统录》、《大宋天宫宝藏》、《政和万寿宝藏》,也分别有四五千卷。这一系列大型雕印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宋时期雕版印刷的能力和雕印技术的成熟。宋代有不少著名刻工,甚至有妇女参加雕版,刻写精细。宋版书多由善书者书写上版,字体常用名家书体,且纸墨精良,装帧版式美观大方,素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本。   辽代印刷中心是南京(或称燕京,今北京)。所刻《辽藏》和僧人行均的字书《龙龛手镜》都很著名。辽代约在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1031),雕成全部木板《大藏经》,世称《辽藏》或《契丹藏》。这是辽代最大的雕印工程。《辽藏》系据宋藏翻刻,并赠送了5 部给高丽。后来高丽显宗王询又曾据《辽藏》和《开宝藏》刻成《高丽藏》。重熙十三年(1044),契丹贵族志智和尚在燕都募钱造经一藏,“以糯米胶破新罗墨,方充印造,白檀木为轴,新罗纸为幖,云锦为囊,绮绣为巾,织轾霞为绦,■苏枋为函”①。这是一部用高丽纸墨印造,上好材料装裱,白檀木做轴的卷轴本佛经,其中以糯米胶调墨印书,色泽极好,是辽代印工的一项创造。1974 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现一批辽代印刷品,其中有辽代刻经、辽版书籍和彩色佛像等,印刷年代最早的是统和八年(990)燕京印造的《上生经疏科文》1 卷。这些发现是研究辽代印刷史的珍贵资料。此外,辽代还有一些汉文书的契丹文译本,但现尚不知是否有契丹文印本。   金代的印刷业也比较发达,其印刷中心主要在中都(今北京)和平水(今山西临汾)。所印书籍有经、史、文集、科技书、医药书、释藏、道藏等。金代监本书和有些坊刻书,刻印精良,可与宋版书相媲美,说明金代的印刷技术也有很高的水平。金代最大的雕印工程是释藏《赵城藏》。据研究,《赵城藏》主要是据宋《开宝藏》翻刻,当有7000 余卷,现存近4500 卷,其中有不少是其他藏经所未收的。另一项可与之相比的是道藏《大金玄都宝藏》,共6455 卷,要比《政和万寿道藏》多近1000 卷,可说是最完备的一部《道藏经》。此外,金代还刻印有多种汉文书的女真文译本,但可惜的是至今尚未发现有何种传留至今。   西夏也很重视印刷业,印刷中心在其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官、私刻书为数不少。据文献记载,最大的印书工程当属西夏文《大藏经》,但是否刻印全藏已难详考。西夏刻书除佛经外,还有用西夏文创作的语文、法律、诗歌、谚语、医术、历书,以及由汉文翻译的儒家经典、诸子、史传、小说、兵书、医书等等。   除印制书籍外,两宋时期印造纸币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