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聋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浅析.

聋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浅析   摘 要 加强聋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摆在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从阐述当前聋生思想道德问题主要表现类型出发,从自身、家庭、社会等角度深入剖析导致聋生思想道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作为特教教师在工作中如何加强聋生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 聋生 思想道德 批评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百行德为首”,明确阐述了“德”的地位与重要性。十八大报告更是强调把“以德育人”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高度重视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而聋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正确把握教育方向,加强聋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样也是摆在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1当前聋生思想道德问题主要表现类型 笔者所在的界首市特殊教育学校致力于关注聋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德育方面。通过不断深入关注和探讨发现,总体上聋生的整体精神面貌是积极的、进取的,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爱心呵护下能够健康成长。但是,由于听力丧失、缺乏语言调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范围有限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同时社会及家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认知或行为,使聋生更易形成孤僻、急躁、认识片面等个性特征,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出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1猜疑敏感型 有些聋生过于自我保护,容易对别人产生敌对的心理,甚至把别人的友好示意当成敌意的挑衅,过于猜疑敏感而又自卑怯懦。如一年级的聋生吴婷,刚入学时由于对学校这个新的生活学习集体非常陌生,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很严重的不安全感,常常把老师、同学的友好行为当成敌意的挑衅。因此,当数学老师友好的抚摸她的头,以表示对她的喜爱,却被她视为对自身的侵犯,以致对老师拳打脚踢。这就是典型的片面猜疑心理。存有这种心理类型的聋生在整个聋生群体中相对比较普遍 1.2自私自利型 有些聋生的家长因愧疚于孩子身体上的残缺,对孩子有很深的负罪感,因而在家中各种百倍的补偿,导致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不健全,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二年级聋生韩永申在班里可谓是一霸,别的同学有好玩的玩具、好看的书本、新买的文具,只要被他看到,就要先玩玩、看看。别的同学不给就抢,抢不过就哭闹,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需要,不管不顾别人的感受。而自己的东西放的严严实实,从不懂得与别人分享 1.3对集体漠不关心型 在很多聋生的心中,我的、你的、他的这些概念都很清晰,但是就是没有集体的概念。更谈不上对团结和集体主义的认识。有同学不知道班集体的卫生需要大家一起扫,校园的公物不能损害,还有的同学对班集体的活动漠不关心 1.4贪图享受型 贪图享受、不懂得艰苦奋斗,在部分聋生身上表现的也很明显。这些聋生在家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行为习惯,在学校里也是如此,什么事都要求由老师来代劳,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毫无感恩之情。当老师提出要求学生需要做某些事情时,总是各种借口各种理由逃避、回绝。见到好处就上,见到困难就让 除此之外,在聋生身上还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道德问题,但上述几种是最为常见也最为突出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聋生在道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呢?笔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寻 2导致聋生思想道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2.1从自身来说,听力障碍是导致聋生道德认知发展速度慢、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道德认知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判断。它对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起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听力障碍,视觉成为聋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聋生对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认知常常通过对身边人的观察而来,这种方式认知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还会出现不论良莠通通被吸收的现象。再加上聋生生活圈子小,与社会交往的机会少,更凸显了这一认知方式的局限性 同时,由于听力障碍,使得聋生思维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对道德的认知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较为肤浅。有研究表明,聋生的道德判断普遍较为幼稚,而且聋生由于正确道德概念形成有一定困难,常有自我中心倾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感。聋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与正常儿童相比发展慢、内容窄、质量差,有很大差距,要弥补这样的差距极不容易 2.2从家庭来看,一些聋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导致聋生思想道德问题出现偏差的重要因素 聋生由于从小失聪,有些父母总觉得对不起孩子,心理上有种沉重的内疚感,因而对孩子过分照料、放纵、溺爱,家庭的其他成员也会尽力去满足孩子的要求,一味的物质供给与心理满足,使这类家庭聋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明显低于同龄人,而且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气与不健康的心理。如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等。同时,父母的过分保护,限制了聋生与他人交往的兴趣,更有甚者使聋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退缩和无理取闹的现象 还有些家长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