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络及其临床意义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络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更新日期:2009-04-27 点击: 郭海牛 曹春柳 董志辉   关键词 骨络;经络;特点;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 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15(2000)04-0012-03   经络学说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客观性已被许多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但骨中经络及其状态在传统经络学说中极少提及,笔者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伤科的临床实践,提出骨络的概念,并就其特点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 1 概念的提出   在伤科临证中,常有一些疾病缠绵而难愈。在这些疾病中,股骨头坏死(骨蚀)、骨折不愈合(骨不连)等疾病,常常发生于一些特殊部位,如股骨头颈、距骨、腕舟状骨、齿状突、胫骨中下1/3交界处等,这些部分的共同特点是血运不佳(气血难至)。那么同样是骨骼,为什么有些部位的血运好,而另一些部位的血运就差呢?   中医学认为,人体各个部位,内至五脏六腑,外到四肢百骸,其气血均由经络传注,骨组织亦是如此。通过经络,营卫之气及血液才能输布到周身肢节,起着“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和“以营四末”的作用。正如《灵枢.本藏》篇所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者也。”经络有经脉和络脉之分,前者为粗大纵行的主要干线,而后者为细小横行的分支,左右穿插,形似网络。十二经脉为经脉的主体,故叫十二正经,它们中的阳经属腑而络脏,循行于身体的外侧及背部、头部;阴经属脏而络腑,循行于身体的内侧和胸腹。故脏腑及其所主,窍道,以及十二经脉所循行部位的气血由十二经脉来传输。奇经八脉别道奇行,纵横于全身,总领、联络和蓄溢正经脉气。十二经别从十经脉别出,脉气分布范围较广,可起到联络内脏、体表和沟通正经表里的作用,通达某些正经不能行经的部位。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体表一定皮肤部位的反映区,皮肤靠浮络与十二皮部相连。因此皮肤、腠理的气血由十二皮部及浮络来传输。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在体表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肉系统,它不入于脏腑,能维络周身、连缀百骸,主司关节运动。可见筋肉的气血由十二经脉通过十二经筋来濡养。络脉由经脉别出,纵横交错、网络周身、无所不至。其中十五别络最为主要,它能加强十二经脉、任督二脉及脾胃大络的表里阴阳及循环传注。浮行于浅表部位者为浮络,最细小的络脉为孙络。由此可见,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皮毛筋肉、 肌肤腠理在传统的经络学说中,均能找到其气血传注的经络,而骨骼中的气血由何经络供应,其分布状态如何,临床意义怎样,则缺乏具体的描述,骨络的概念由此提出。 2 骨络的特点   骨络即骨中的络脉。一般的经络多分布于脏腑、腠理、肌肤之间,而骨络则由腠理、肌肤之间延伸而来经骨中孔道输布于骨间,在骨间循行、分布,最后演变成骨中孙络。骨络与其它络脉相比有以下特点:①位置深在。骨络循行、布输于骨内、骨间,穿行于骨髓、骨质、骨膜,其位置深在而隐蔽。而浮络等络脉则浮行于浅表,其位置表浅而彰然。骨络的这种特点,一方面使得外邪不易侵犯,使之能受到皮肉筋膜的保护,但另一方面一旦邪气由表及里或外邪直中或跌打损伤,伤及筋骨,则骨络必伤,使得邪气易于深伏难去,骨络不易迅即恢复。中医学所讲的“附骨疽”、“附骨痈”以及日常所说的“伤筋动骨一百天”就说明了骨骼损伤,骨络受病后的缠绵。②缺乏交通。络脉虽有网络的含义,但骨中络脉有其相对固定的分布范围,相互之间的络属不像肌间的经络那么丰富,一旦骨络受损,其分布范围的骨骼就会因“气血不止、荣卫不达”而变性、坏死,虽然日后在修复过程中,骨络可以复活,但其过程缓慢而冗长。在一些特殊部位,如负过多处(如距骨)、位置深在处(如股骨头)、位于众多骨之间的孤立处(如腕舟状骨、月骨),骨络的交通就更为缺少,或根本就没有交通,只有唯一的骨络循行,一般受病尚不至于使气血不至,但若骨络受病严重,致骨络不通,骨失所养就会引起骨坏死或伤后不愈合。③气血涩少。骨中经脉因其位置深在,穿行于骨孔,布输于骨间,其行程迂曲,所穿行的组织坚硬,容易碍气阻血,加之它由肌肤腠理间的络脉分支而来,亦来源于正经,“正经之脉隆盛”,方溢于骨络,因此,骨中络脉气血容易运行不畅而涩少,而象股骨头等处的“络脉不丰”、“气血罕少”,更易致血涩气少,一旦再有影响其气血运行的因素,如伤后骨络受损,湿热郁阻、痰湿阻络,均可引起骨中络脉不通,气血不至,筋骨失养而坏死或久伤不愈。④布输不均。不同的骨骼,同一骨骼的不同的部位,其络脉分布疏密、络脉的网络状态、络脉中的气血状况布输不均。一般来讲,靠近胸腹部位的骨骼、筋肉丰厚处的骨骼、邻近主要经脉的骨骼,其骨络丰富,络脉的交通多,气血旺盛;反之,远离胸腹部、筋肉菲薄处,远离主要经脉处的骨骼,其骨络不丰,络脉的交通少,气血匮乏。在同一骨骼中,杵臼之处的骨络不丰,骨干之处的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