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课时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要
风力堆积具有分选性 即堆积物颗粒均匀 新月形沙丘 缓坡为迎风坡 三、堆积作用 2.流水沉积 (1)含义 (2)分布地区 (3)典型地貌 发生沉积作用的原因,一是流速减小,二是流量减小,都会使河流活力降低而发生沉积;三是进入河流的碎屑过多,超出河流的搬运能力而发生沉积。河流发生沉积作用有三个主要场所:一是河流汇入其它相对静止的水体处,如河流入海、入湖以及支流入主流处;二是河床纵剖面坡度由陡变缓处,一般来说河流中、下游地势较平坦,沉积作用明显;三是河流的凸岸,由单向环流侵蚀凹岸,其产生的碎屑在凸岸沉积。 河流的沉积作用,自上游至下游普遍存在。出山口形成冲积扇;河口形成三角洲;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三、堆积作用 3.冰川沉积 (1)含义 (2)分布地区 (3)典型地貌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喜马拉雅山、东欧平原、西欧平原等地 冰川堆积不具有分选性 即堆积物颗粒大小混杂 冰碛堆 理解主要的外力作用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1.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 风化作用 风力作用 主要影响因素 典型地貌 主要分布地区 温度、水、生物等 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等 普遍,地球表层 风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戈 壁、雅丹地貌等; 风积地貌———沙丘、沙垄、 黄土堆积等 干旱荒漠地区 2.流水地貌 (1)侵蚀地貌:流水侵蚀一方面使谷地、河床加宽,形成“V”型谷,如长江三峡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另一方面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如黄土高原面。此外,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区易遭受水的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2)堆积地貌:在出山口处,水的流速变慢,颗粒大、比重大的泥沙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形成扇状的地貌,即冲积扇;在河流下游地区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 3.冰川地貌与海岸地貌 施力物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冰川 海浪 冰斗、角峰、“U”型谷, 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海蚀柱、海蚀崖、海蚀 穴、海蚀拱桥等 冰碛地貌,如波德平原 沙滩 【师生互动】不同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不同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的区域差异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在干旱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形成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3)高山、高纬地区多冰川作用,多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多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拱桥等海水侵蚀地貌和沙滩等海水堆积地貌。 (5)石灰岩分布地区以流水溶蚀、沉积作用为主;裸露地表的岩石首先受到外力的风化作用。 【拓展提升】 我国几个常见的典型地貌 (1)张家界地貌: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 (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3)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4)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 下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选A 【典例】(2011·全国文综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D (2)C 3.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根据资料完成(1)~(2)题。 (1)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