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典型人物报道细节应用
典型人物报道的细节运用 新闻的主体是人。新闻典型人物特别是重大新闻典型人物,是社会的道德之魂和精神之钙。一个新闻典型正面人物,就是一张时代的名片,一杆精神的旗帜。发现、塑造、报道新闻典型人物,引导舆论,弘扬正气,凝聚动能,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职责
一篇优秀的新闻通讯,离不开感人细节的挖掘加工。细节在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提高作品的影响力、生命力上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新闻典型人物的细节挖掘捕捉和加工提炼,是新闻典型人物塑造成败的关健。本文试以自身多年采访经历为例,谈谈新闻典型人物的细节加工
场景细节的渲染运用
外景内情,是场景细节的两个支点。借景叙事,借景言情,能大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产生音响效应和画面效果
记者在2011年采写的追记蒲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斌的通讯《感天动地的人生传奇》开头:2月26日,蒲纺集团大院里梅花,在挺过一个寒冬后纷纷飘落。那个常常在树下徘徊和沉思的主人――蒲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斌,在协和医院的病床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通过外景描写与人物命运暗喻,借景渲情,引人联想,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外景描写在惜字如金的新闻作品里必须质朴精炼、一石多鸟。切忌为写景而写景,景、情“两张皮”。场景细节要涵蕴新闻事实,并交代事由,渲染主题。如记者在2001年采写大山深处贫困村女村支部书记陈元宝的通讯《铺路石陈元宝》中:“汽车往崇阳北驰行,钻进大山深处。一条新修的盘山公路蜿蜒车窗前,左边是高与天齐的苍山莽梁,右边是陡如斧削的千仞绝壁……”路的险峻描写,意图是告诉读者修路的艰难,也折射修路人的顽强精神。如反映一位造林大户《吉林在这里长春》一稿中:“阳光从密密的叶丛中泼下来,仿佛鲜亮的奶油。苗圃里,似乎听得见林子拔节的声音。这片山林的主人叫黄春来……”;又如在采访造林大户《绿满楠林》一稿引出主人公的开头:“一片竹林,布群山之中,特别生动;发房前屋后,龙显妙趣。”场景的描述,不仅对人物煊染产生特殊效果,更昭示了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美好意境
人物事件发生发展的场景细节,不光局限在场景的描述,更要着重情感表达。而情感细节,往往是新闻的“第二真实”,隐含于人物性格的展示过程和事件的发展过程,这类细节难以捕捉,容易被采访者忽视和疏漏
2003年,记者在通讯《生命长青》中,对主人公饶植鹏殉职前有一个细节描写:“晚上8点,饶植鹏从外面忙完回来,正准备上桌吃饭,但腰间的手机响了,外面装运雷竹的车辆陷进了泥坑,他没有去拿碗筷,而是拿起手电,换上雨鞋就出了门,妻子劝他吃了饭再去,他说回来再吃。可谁也没想到,他在指挥车辆倒车时,遭遇车祸……”这个细节把饶植鹏忙碌的程度充分表现了出来
场景或情景的细节煊染,是塑造人物形象、煊染作品主题,增强作品艺术性、可读性的重要手段。以故事说新闻,以散文式写新闻,都离不开场景细节、情景细节。在报道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官黎锦林的通讯《人生因奉献而美丽》中,记者了解到,黎锦林其时已是上海资产过亿的私企老板,父亲突然要他回去当村官带领乡亲们干,从锦衣玉食的日子回到饱一餐饥一顿的农村生活,回还是不回?这肯定是个艰难的选择。记者用了一个细节:一边黎锦林远眺繁华大上海的灯火辉煌,一边想着黑灯瞎火的乡村夜晚,深夜在的黄浦江边徘徊……给选择的艰难作了“情景煊染”
又如2007年《北京来的山里客》:“车窗外两侧扑来又飞走的青苍,使人真切地感受到山的深度,从山的胳肢窝里钻进去,大山的胸脯上,别着一枚徽章似的瓦屋。一个小男孩用“北京话”喊出 “爸爸”。一脸太阳色、身穿迷彩服的金先光站在记者面前。”寥寥几笔,就将采访对象的所在的处境、身份交代出来,从面避免用多笔墨、枯燥式的人物介绍,给作品添色不少
性格细节的放大利用
性格细节是典型人物和新闻作品的“基因”,是典型新闻人物和新闻作品的“这一个”,是受众认可和时代记忆的“符号”。许多优秀的新闻通讯作品和典型新闻人物,靠“性格细节”决定了“生命力”
先进英雄人物,“堵枪眼”、“炸碉堡”那样的壮举固然重大,但平常事、平淡事照样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人物采访,应当最大限度的接触采访对象和周围人物,从采访者口述及其领导、同事、亲属、知情人口述中,了解典型人物的工作经历、生活情况、成长历程、发展过程,这是采访的主渠道。但采访更要善于从采访者的爱好、兴趣、生活用品中,捕捉“不会说话”、“说不出口”的新闻信息和线索
如记者在报道通城县玉立砂带集团公司董事长黎珊玉的长篇通讯《大器是怎样磨成的》一稿中用了一个细节:当创业初期的黎珊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将新产品木砂纸生产出来时,“他拿着砂纸,象疼爱的儿子一样抚了又抚,摸了又摸,熬红的双眼噙满了泪花……”这一细节既渲染了创业的艰难,又增加了新闻人物的可感性、亲和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