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奇特青藏高原两栖爬行动物
奇特的青藏高原两栖爬行动物 青藏高原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包括了西藏自治区、青海、云南、四川这一区三省在内的广袤地区。作为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的直接产物,青藏高原拥有着复杂的地质历史和结构。如此复杂的地质创造了青藏高原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高海拔草甸、苔原和沙漠,中海拔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温带落叶阔叶林,低海拔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东部海拔过渡区域横断山的高山峡谷等。其中藏南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和藏东的横断山系,更是代表了两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青藏高原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着叹为观止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大量特有、珍稀物种最后的伊甸园。 高寒苔原
然而,虽然这片土地早已受世界瞩目,但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部分地区甚至一直未被学者涉足。自2012年,我有幸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一起,参与了青藏高原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经过历时3年的野外调查和后期研究,我们发现和描述了大量未被科学认知的新物种,向世人揭示了这片土地叹为观止的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不一样的青藏高原,了解这片圣地鲜为人知的生态系统和生活在其中的奇特的两栖爬行动物
定位:横断山区的高山河谷
从云南昆明出发,进入青藏高原的第一站就是滇西北-藏东的横断山区了。受高原主体隆起的挤压,这一区域的河流及山脉呈现出特殊的“褶皱状”,山脉河流相间,呈南北走向,形成了奇特的三江并流景观: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在不超过70千米的区域内近乎平行流淌,其间被高黎贡山、云岭-宁静山及大雪山分隔。强烈的造山运动挤压造就了横断山区独具特色的高山峡谷景观,从河谷江面至山顶海拔落差可达2千米。伴随着这一独特地质景观的是横断山区立体多样的生态系统。江边河谷干燥炎热,夏季常有酷热干燥的“焚风”;而两栖爬行动物的栖息地以干燥碎石滩及带刺灌丛为主,鲜有树木生长。 ① 帆背攀蜥―雌性
② 帆背攀蜥―雄性
③ 翡翠攀蜥―雌性
④ 翡翠攀蜥―雄性
⑤ 横断山间的澜沧江河谷
⑥ 墨脱雨林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酷热干燥的河谷,也有可观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其中最容易发现的,莫过于攀蜥了。这些不过20厘米长的小蜥蜴们常匍匐于河边的大石头上,或惬意地享受日光浴,或激动地点着头、做“伏地挺身”运动,宣示着自己对周围领地的主权。攀蜥的雌、雄个体有其独特的外部形态,生物学上称为“性二态”。雄性攀蜥的背部沿身体有两条纵向的条纹,颜色多半鲜艳亮丽,而雌性则没有或有不清晰的纵纹,体色也更加贴近于周边的环境。可别小看了这些不起眼的小蜥蜴,就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就在横断山区发现了3种未被科学认知的攀蜥新种,包括分布于澜沧江河谷中的翡翠攀蜥和帆背攀蜥,以及分布于怒江的滑腹攀蜥
相较于蜥蜴,干热河谷中的蛇类多样性就低很多了。然而这些蛇类却也是大有来头。黑眉曙蛇和王锦蛇作为中国分布最广的蛇类,遍布我国南方各地;而在高原,它们为了适应当地稀缺的植被,进化过程中也被迫放弃华南地区家族“亲戚”艳丽的黄色斑纹,披上了棕褐色的“迷彩服”,以此来更好地伪装自己。高原蝮是这一地区特有的有毒蛇,它们经常栖息于河谷周边的灌丛石滩中。三角形的脑袋和粗短的尾巴是它最明显的鉴别特征。虽然有毒,但它并不会主动攻击人,往往只是慵懒地盘在石堆中,即便受到惊扰也是选择逃离
或许干燥酷热的环境并不适合两栖动物生活,然而总有这么一些“异类”选择用自己证明反例的存在。2013年,研究人员就在西藏怒江的干燥河谷内发现了湍蛙属的一个新物种,它们被命名为“察隅湍蛙”。由于绝大多数的湍蛙都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下的溪流中,因此,生活于干热河谷中的察隅湍蛙当之无愧成为了这一类群中的“奇葩”。除此之外,河谷溪流中还有各类齿突蟾与其共同生活,而溪流边潮湿的土地上还有中华蟾蜍在觅食游荡。 ① 西藏温泉蛇
② 墨脱针阔叶混交林
③ 黑线乌梢蛇
④ 横纹树蛙
定位:西藏-青海高原主体
沿着317国道继续向西北前进,就进入西藏自治区的高原部分了。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高”“寒”往往是大家对这儿的第一印象。但是,这里并不是枯燥无味、一成不变,青藏高原主体拥有不同的高原生态系统,包括了苔原、草甸和沙漠。虽然,理论上这样高寒的环境并不适合变温的两栖爬行动物生存,但和横断山峡谷中的“异类”一样,两栖爬行动物中不少顽强的“拓荒者”仍然适应了这里艰苦的环境,并在这里繁衍生息
在高原的草甸湿地中,最常见的两栖动物莫过于高山蛙了。虽然常见,但它对于科学的贡献可不小。高山蛙不仅仅是全世界第二种所有基因都被人类完全解析的两栖动物,更是研究高原适应性和耐缺氧机制的完美的研究对象。和内地的亲戚不同,高山蛙蝌蚪为了适应高原的低温和匮乏的食物资源,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发育变态。因此,如果在高原上留心观察,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