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修改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体质修改版

中医体质 健康派:机能协调,七情适度 怕冷派:火力不足,畏寒怕冷 缺水派:五心烦热,口干咽燥 痰 派:怠惰沉重,容易发胖 长痘派:又湿又热,排泄不畅 气短派:气力不足,容易外感 长斑派:面色晦暗,易生肿瘤 郁闷派:气机不顺,情绪郁闷 中医体质 【形成】 一、先天禀赋决定体质基础 二、体质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1、小孩:纯阳之体,稚阴稚阳; 2、青壮年:壮阴壮阳 3、老年人:衰阳衰阳 三、男女有别体质不同 1、女性一生经、带、胎、产、乳—消耗阴血—血虚、阴虚、瘀血 2、女性天生细腻敏感—肝—气郁、瘀血、阴虚 中医体质 四、社会环境影响体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五、疾病和药物影响体质 1、抗生素、凉茶、清热解毒药、激素、利尿药、减肥药、通便药—气虚、阳虚、气郁; 2、利尿剂、降压药—肾阳 3、滥用保健品、乱补益—阴虚、湿热、痰湿 4、理气、止痛药—伤阴—阴虚 5、“久病及肾” 中医体质 六、饮食不当 *营养过剩:促生气虚或痰湿 *营养不足:促生气虚或阳虚 *饮食过咸:促生阳虚夹痰湿、瘀血 *长期吃辣:加重湿热和阴虚 *常食寒凉:促生阳虚或瘀血 *常吃夜宵:促生痰湿 *不吃早餐:促生气郁或痰湿 *食速过快:加重气虚或痰湿 中医体质 七、生活起居不当转化体质 *身体过劳—转化为气虚 *神过劳—转化为气虚 *房劳—促生阳虚 *身体过逸—转化为郁滞性体质,瘀血、痰湿、气郁、 **常用空调—易生痰湿 *常用电脑==加重体质偏频 中医体质 八、体质养生可借天时 1、婴儿时期:常带三分饥和寒 2、青春期:不要肥胖 3、妇女产后:坐月子不可受风寒 (1)身上、头上汗出潮湿时,不要洗头洗澡,应待汗落,皮肤干爽时再洗,并选择一天 中气温最高时; (2)产后不可受寒受风、少吃寒凉水果;情绪要舒畅,饮食宜温热熟软; (3)少用眼睛(久视伤血); (4)产后饮食调养因地制宜。 中医体质 4、更年期:固护阳气振根基 5、大病之后的康复阶段:不可过饱或多肉 6、时令和节气:三伏天可以做“天灸” 三伏天是改善阳虚体质的关键时期; 春分灸曲池可明目;秋分灸足三里以健脾胃;冬至灸关元以补肾健体。 中医体质 王琦带领课题组设计编制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在全国范围进行了21 94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了人群中确实存在9种体质类型。 一、中国一般人群中: 平和质占32.14% 偏颇体质占67.86% 中医体质 二、8种偏颇体质中 气虚质13.42% 湿热质9.08% 阳虚质9.04% 阴虚质8.27% 瘀血质8.10% 气郁质7.66% 痰湿质7.32% 特禀质4.97% 九种体质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系统,而是一个动态的模式,他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中医的金木水火土一样,相生相克,循环往复。 中医体质 我国东部地区湿热体质较多; 南部地区湿热和血瘀体质较多; 西部是地区气虚、阴虚体质较多,阳虚体质较少; 华北地区湿热体质较多;东北地区气虚、阳虚体质较多; 男性平和体质明显高于女性; 偏颇体质中,1、女性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明显多于男性; 2、男性痰湿质、湿热明显多于女性; 中医体质 随着年龄增高,平和质逐步减少,气虚质、阳虚质、瘀血质逐步增加, 1、中老年人痰湿体质多见; 2、年轻人中,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多见; 不同的职业背景、教育水平具有不同的体质特点: 1、单位负责人痰湿质较多; 2、平和质在文化程度高者中比例较高。 中医体质 【阳虚】 1、平素怕寒喜暖; 2、四肢倦怠; 3、形体白胖; 4、面色淡白无华; 5、小便清长; 6、大便时稀; 7、常自汗; 8、脉沉乏力 【血淤】 1、眼眶暗黑; 2、舌暗紫或有淤点; 3、面色晦暗; 4、口唇色暗; 5、脉细涩 中医体质 【阳盛】 1、面赤时烦; 2、声高气粗; 3、形体壮实; 4、喜凉怕热; 5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