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播新闻语言
第六章 广播新闻语言 第一节 广播语言 一、广播的符号系统 广播是一种声音媒介,或者叫听觉媒介,它唯一的符号系统是声音。 在广播的符号系统中,声音是“构成广播的唯一的物质材料和运动形式,没有声音便没有广播。用声音传播信息是广播的主要特点,听觉感知是广播的本质属性。” 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广播比起电话和电报来说,它是唯一与人类的说话功能相匹配的一种交感神经系统的延伸。尽管广播是非视觉性媒介,但广播中的声音在与人的接收发生关系后,在想象力的帮助下,广播媒介会唤起听众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的综合体验,从而“获得了一种内视的能力,形成一个自足的、丰富的内心体验”。 二、广播语言的形态 (一)新闻播音语言 新闻播音语言是播音员、主持人在播讲新闻稿件时使用的语言,是文字语言的听觉再现。播音员再现的是录音报道中的解说词或口播文字稿。此时播音员使用的是单向传播的独白语言,而不是双向传播的对白语言。由于不能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符号传情达意,也无法与听众进行即时互动,这种语言与文字传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要求是用字准确、句子完整、逻辑清楚的规范性语言,片段性、随意性、跳跃性的表述会影响听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 在播讲不同类型的新闻时,播音员在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调和语速方面也有所差异。在播报消息时,播音员的感情较为含蓄,语速较快;在宣读政令、法令、法规、决议等时,播音员的语调庄重,语速较慢而有力;在播读新闻专题、特写、评论等时,播音员的语音、语调变化丰富且具有感情色彩。 新闻播音的标准化 著名播音学专家张颂曾说,“播音不同于日常说话,它有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的特点。” 如将办公室播成办公“驶”,质量播成“纸”量,几乎成了“挤”乎、甚至电饭煲也成了电饭“保”。 (二)新闻报道语言 新闻报道语言是记者在新闻现场进行现场报道时使用的语言,是记者以“我”为目击者、参与者进行现场采访、事件描述和背景资料介绍时使用的语言。记者在使用新闻报道语言时,语言构思和表达同步完成,虽然也是单向度的独白语言,但由于是现场的口头表述,保留了一定的口语特征,且由于个人语言风格的差异,语言的规范性略有欠缺。 除了现场报道之外,有些记者也在专题报道或广播特写的解说词中使用报道语言。听众可以根据声音、行文、语气等方面的差异,区分是记者还是播音员。 (三)点评解读语言 在新闻专题或新闻访谈等节目中,常常会有专家或专业人士对主体信息的背景、意义、发展趋势等进行现场解读,此时的语言基本属于口头语言,对其外在表现的规范性没有太多要求,重点在于内容正确、语言简洁、点评到位。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能让普通听众了解并接受专家传递的信息,尤其是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等科技类大型现场直播中,如何让专家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听众解释一些复杂的科学内容。 (四)主持人语言 在主持人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主持人要完成介绍节目的主要内容、连线前方的报道记者、沟通演播室的嘉宾,并与听众进行即时互动等任务,还需要做好两个主持人之间的配合等。因而,主持人的语言集合了播报式、报道式、点评式等多种语言的特点,既要具有口头语言灵活、简短、亲切、自然、流畅的特点,又不能够因过分追求原生态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而降低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三、广播传播的优势和劣势 广播的传播优势包括: 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 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 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广播的传播劣势是: 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 2.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 比较下面两段稿子: A.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一条潺潺的溪水从卵石中间穿流而过,卵石在清澈的水中忽隐忽现,清晰可见。溪边端坐着一位长者,面庞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B.嚄嚄,这天可真蓝哪!一点儿云彩也没有。有一条小河哗哗啦啦地流着。这水可清亮啦!水里有好些圆石头,像鸡蛋似的,人们都管它叫卵石,这些卵石在水里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在河边儿坐着一个老头儿,长得虽然瘦,可是挺结实,那双眼睛可有精神啦! 第二节 广播语言的特征与要求 一、广播稿的语言特点 广播语言的本质特点就是在通俗化、口语化的基础上,做到明晰动听,使人一听就懂,一听就明白。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词语运用上,广播稿要求通俗易懂,富有口语特征 2、句式选择上,广播稿要求结构灵活,简单明了 3、语音安排上,广播稿要避免同音拗口,尽量做到朗朗上口,声声入耳 4、在修辞方式上,广播稿要求调动适合于广播特点的各种修辞手段,以收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