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囚绿记_课文分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囚绿记_课文分析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分析-2 囚绿记 囚 绿 记 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 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文章按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第 1~7 段,赏绿。作者用浓墨抒写了对青藤的喜爱之情。为了欢喜窗前的 这一片绿影,“我”怀着“喜悦与满足”的心情选定了高广不过一丈而且地面潮 湿的小房间;因为有一绺青藤为伴,于是孤独的“我”“并不感到孤独”,陌生的 “我”有了绿叶与之“对语”,可以“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天天看着它“伸开 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忘记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象征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绿色,滋润了一颗等焦了的心。这一部分为下一 部分写“囚绿”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8~11段,囚绿。作者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不甘被囚的执着。为 了让绿色与自己“更接近”“更亲密”,作者要囚住这绿色,“拿绿色来装饰我这 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比喻 猗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他从案前的枝条中发现了“生的欢喜”, 这一绺青藤成了他的“绿友”。他爱绿至极,即使它不了解自己的爱抚和善意, 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但仍固执地还要“囚系住它”。而被幽囚的常春藤,“它 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哪 怕枝叶病损,仍执着地“永远向着阳光生长”。这些描写,为表现青藤的性格染 上浓重的感情色彩,不甘被囚、追求光明的青藤形象跃然纸上。这一部分继续为 下文张本蓄势。 第 12~13 段,放绿。这一部分中“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精彩的一笔,这 一句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如烛炬点亮全篇,突现出文章的主题。由于卢沟桥事件的发生,原打算七月尾回 南去,而才到七月中旬,就“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了。如果说原想 在离开的时候恢复“绿友”的自由,是由于对它的挚爱,那么,后来“把瘦黄的 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却是发自 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在这里,那一绺青藤仿佛获得了灵性,它那顽 1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分析-2 囚绿记 强抗争的性格,它那永向光明的执着,仿佛作者也从中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第14段,思绿。“离开北平一年了”一句呼应开头“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在遥远的南方,作者思念着他的圆窗和他的绿友,念道:“有一天,得重和它们 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含蓄地表达了对日本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结构精巧、变化多姿是这篇散文的特点之一。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 按赏绿、囚绿、放绿、思绿来结构文章,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赏绿”部分用 大量篇幅极言对绿之爱,为“囚绿”铺垫;接着用繁笔写“囚绿”之固执,甚至 在第9段还轻宕一笔,写从前在乡间草屋的事情,这些都是致力于表达对“绿友” 的爱之深,以至恼之切。“囚绿”如此固执,却为何又要“放绿”?“放绿”部 分是文章主题所在。有前两部分的恣情抒写,步步“放纵”,到这一部分文意逆 转,猛然收住,就像逆水行舟,先有意识地竭尽全力将船推至感情激流的高峰, 而后突然篙松桨停,不仅造成了文势的变化多姿,在主题的揭示上更是发人深省。 “思绿”部分虽只有短短三句话,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一枝青藤牵动了作者的 情思,也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作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回味,去与 作者一起创造作品的意义。结构的跌宕多姿,与作者的感情起伏相关联。一篇题 为《陆蠡的散文》的文章中说:“什么是散文的结构?有时候我想,节奏两个字 可以代替。节奏又从什么地方来?我想大概是从生命里来的罢。生命真纯,节奏 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这段文字说的是作者情感和文 章节奏的关系,也可以看做是对这篇散文的恰当的诠释。 语言含蓄优美是这篇散文的另一特点。除第 14 段外,再如文章第 11~13 段中,“我原打算七月尾……”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 ……每日须得留 心……终于在一天早晨……”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