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华容县伍家荘徐氏源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华容县徐(匡)氏伍家庄支(六合堂)源流??? ??? 一、华容县徐(匡)氏伍家庄支概况 ??? 白沙洲伍家庄原址在长江南岸(光绪八年华容县志上标有明确方位),由长江河道淤积而成,在今东山乡新江村辖区内。 ??? 伍家庄似应为“五家庄”,清光绪甲辰年族谱《始祖来与公传》中也写作“五家庄”。可能是当时新淤沙洲,人户稀少,故称。而且“伍”义项有的与“五”相同,如同表一个数字等。 ??? 伍家庄徐(匡)氏族裔如今主要聚居在今华容县洪山头、江洲、塔市等地。600多年来,因迁徙等原因,有相当部分族人已散居全国各地,与我支失去联系,历代谱中亦多有记载,现在只知当初去向,不知以后繁衍情况及现状。1999年新刊族谱时统计,伍家庄徐(匡)氏现有族裔5037人(包括男女),已成为华容县人才济济的巨族。 ??? 在华容历史上,据县志记载,伍家庄支曾出过两位举人:十五代孙徐永锡乾隆己酉(1789)恩科举人,历任四川射洪、纳溪、高县等地知县;十七代孙徐光鼎,乾隆戊申(1788)科举人,历任广西平乐等地知县。而据族谱记载,伍家庄支出过一位进士,(此说似为不确,如是进士,县志应有记载,谱中也应有传,但均无)三位举人,至于秀才就有110余人了,第五代澄源公、第六代南溪公父子两代同为廪生,在当时地处偏僻、文化落后的长江湖洲之地传为佳话。进入人民共和国之后,人才辈出,科级以上干部不胜枚举,现在担任湖南省省委委员、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的二十三代孙晨光公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科技、文化、卫生、教育、艺术、商业等领域也拥有众多英才。 ??? 二、徐(匡)氏伍家庄支源流 ??? 顺治十一年(1654)动议修谱之时,已离开基祖世兴公来华285年。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才写成第一本完整的墨谱。原先历代祖宗为修族谱积累的一些资料于兵燹之后,仅存十分之一。因时代久远,资料缺乏,这部墨谱于是采取了比较客观的修纂态度,“疑以存疑,信以存信”。 根据光绪甲辰(1904年)族谱和湖北监利县匡氏族谱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徐(匡)氏伍家庄支源流有以下两种说法。 ??? 1、据伍家庄徐氏族谱 ??? 伍家庄鼻祖徐世兴,字又昭,号来与,又称万四郎,出身于江西泰和县,本姓康。其父天福公,字思昭。洪武二年(1369),世兴公与另一兄或弟来到华容,(旧谱中最早称世兴公“于洪武二年入湖广,卜居华容伍家庄”,或许是先在湖广其他地方生活,后来定居华容伍家庄)易康氏为徐姓。至于迁徙的具体情况语焉不详。所谓“在元季显宦当时,厥后投簪解绶,遂起远遁之思。至明初徜徉于华邑,始居之……”等语,似有为尊者讳之意。又据谱中九世孙三德、十一世孙道轼、十三世孙亨递相撰写的《始祖来与公传》,似乎隐含这样一个信息:世兴公可能在江西泰和与人(主要是官府)产生了极大矛盾,才不得不远离故土,来到华容,且改名换姓。传中说:“想当日易康为徐,必有不便以姓名通者。”可见,如果他们不是有意掩饰,也同样和我们一样,做出了类似的推断。 ??? 世兴公出自泰和康氏,这是无疑的。因为除了族谱记载的伍家庄徐氏出自江西泰和康姓的信息,甚者有要求后人复姓的遗训外,五世孙澄源公也曾“至江西访祖居,考族谱,见载天福公字思昭,生四子,有行万四郎者,讳世兴。其谱云,“凡迁居省外者,世通往来,惟世兴兄弟杳无音信”。 ??? 2、据湖北监利林溪匡氏族谱 ??? 洪武年间,思昭公与路过泰和文溪的两位游击(武弁)产生争执,“游击欲执之,不获,奏籍公产,取文溪塘入官。公播迁湖广监利县林溪,易名康万三,传子世隆(林溪之祖)、世兴,冒徐姓(一说世隆、世兴兄弟附舅氏改姓徐)”。 ??? 世兴公,别字又昭,思昭公次子。他与后四代人一直生活在林溪(世兴公与刘妣合葬墓现在林溪,有碑),直到第六代宗远、宗圣二公“由林溪徙于楚南华容白沙洲,遂家焉”。 ??? 3、综合分析 ??? 两份族谱多处信息交集,如,监邑、华邑匡、徐二姓均出自江西泰和康氏;世兴、世隆二公之父均为思昭公;二姓都是播迁湖广后易康为徐。尤其让人感到惊奇的是监邑祖茔还有伍家庄始祖世兴公与刘妣之墓与碑,这些足以说明监利华容匡、徐同出一源。如果不是如此,监邑族人为何从明朝起,就把华邑伍家庄徐氏的源流载入族谱呢?因血缘之亲情使其始终不忍舍弃同根族亲,也为我们今天正本清源打下了基础。 ??? 有的信息虽无交集,但细研之后,却又有可供参考之处。如祖上迁徙之由,伍家庄族谱语焉不详,但也流露出隐姓埋名、有家难回的处境:“想当日,易康为徐,必有不便以姓名通者”, “且其行己慷慨,鹑衣藿食,名韬迹晦,殆所谓操节不屈,为国存纲常,为祖留余线耶,抑亦陶朱去越,范叔入秦之故耶”(《始祖来与公传》)?监邑族谱却明确说是因为“武弁之难”,即两位明朝下级武官(游击)因公干到泰和文溪,思昭公在言语上不尊重他们,游击要捉拿思昭公,但被公逃脱,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