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矛盾与转化-福建卷作文审题谈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 福建卷作文材料,由思辩性很强的三条格言构成,而每一条格言都包含着矛盾及其转化的深刻道理。 我们先来看每条格言都包含的矛盾面: 接下来,我们还要注意这些矛盾方面是可以转化,需要我们“找出”或进一步思考转化的条件。 下面我们还是表格例析如下: 福建卷作文,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须得有如上思辨基础,否则,要么流于表面,要么偏于材料要义。????? 最后要提醒的是,不管从哪个角度审题立意,都要有语境意识与整体意识,否则所确立的主旨都很难站得稳,立得牢。15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对立与统一-山东卷作文审题谈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问题特征鲜明。 审题: 对立统一作为哲学规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可引领我们作文审题。 看完山东卷材料,我们会明白,“小孩”与“父亲”具有对立关系,我们具体例表分析如下: 这样的“对立分析”仅是完成了第一步,还需要进行下面的“统一”分析。2015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感知与认识-广东卷作文审题谈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 2015年广东卷作文材料由三段话构成: 前两段各为两句,每一句都是转折复句,都涉及到“感知”与“认识”两个方面,表列如下: 后一段,是总结,“看”“走”“点”都是我们感知自然的途径,认识到的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最后一段的认识显然比第一、二段的认识深刻抽象得多,第一、二段的认识说到底还是浅显的感性认识。 究竟一二段呈现的人们感知自然的手段与内容与感性的认识、抽象的认识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为什么作文材料要由浅显的感性认识推演出深刻的抽象的认识呢?我们也不妨表列如下: 原来作文材料前两段中的每一句都在反复强调: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实际上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互补关系,大致包括如下一些: 1、人要亲近自然,又要超越自然,因为人除了拥有自然,还要融入社会,还需要人类文化精神; 2、人既需要间接了解自然,又需要直接感知自然; 3、人不仅需要观赏自然(审美),还需要科学研究自然(探究、应用); 4、人走向自然,既可以接触原生态真切感知,又可以借助互联网聚合信息全面把握; 5、“远”不代表“坏”,“近”不能说是“好”,只代表着某种角度与思考。 6、“远”与“近”提醒的是协调与互补,而不是割裂与偏执。 7、人类请注意在“远”与“近”的反差中反省自身。等等。 这一些互补关系,或许是作文的命意所在,也是作文的立意所在。向外与向内——2015年上海卷作文审题谈?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审题:“向外”在这里指的是运用联想,走向“社会”“人生”“心灵”,弄清“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到底比喻什么。?角度“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社会法律、道德底线等对弱者同情、对亲人关心、对天下博爱人生方向、信念、目标等的坚守,坚持原则,守正、向上,不屈不挠,不怕困难等自然情怀、文化情怀、诗意理想心灵执著精神、刻薄冷硬的性格、刚健等善良心地、变通思想、亲和个性。还有脆弱的人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