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勒克县草原补播效果初步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尼勒克县草原补播效果初步探讨

尼勒克县草原补播效果的初步研究   摘 要:该文以退化的禾草+杂类草天然割草地为对象,探讨补播对其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补播天然割草地植被数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补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后,退化的天然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次年的山地草原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比例提高,山地草原补播红豆草、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后,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次年山地草原群落中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比例明显提高,草地群落产量和草层高度均出现明显提高 关键词:山地草地;模拟飞机补播;优良牧草;群落草产量 中图分类号 S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98-03 草原补播就是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在草群中播种一些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有价值的优良牧草,用于增加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种类成分,以达到提高草地的覆盖率,产草量及改善品质的目的。模拟飞机补播,一方面对一些因不合理利用而导致植被稀疏,种类成分贫乏的草原,可以使牧草种类和数量得以丰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对一些牧草质量低劣,利用价值不大的草原,可以增加新的优良牧草种类,改善其品质,增加产量,提高草原利用价值。因此,草原补播是更新,复壮草群有效的措施之一[4-5]。但是,植物群落是一个相当稳定的植物群体,人为加进去的成分可能会产生不能适应群落环境等问题,因而补播往往失败,其原因是:补播牧草种类不适应当地环境,补播时期和方法不当;没有创造好牧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特别是补播初期一般多年生牧草苗期生长缓慢,种子萌发以后,幼苗竞争不过原有老的植株等[8-9] 新疆尼勒克县拥有天然草地67.76万hm2,这些草地是冬春补饲饲草的重要来源,在发展畜牧业生产、抗灾保畜中意义重大,但目前却面临着退化严重、打草面积日益减少、草地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典型的禾草+杂类草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补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后草地植被及补播草种草群高度、产量及补播后优良牧草的比例等方面的调查与监测,探索补播条件下草地植被的变化特征及其对退化草地植被的恢复作用,为新疆退化的天然草地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项目区位于新疆西部、伊犁谷地东北部、天山西段的喀什河谷,地处N43°46′05.7″~N43°48′13.0″,E82°49′11.2″~E82°52′25.9″,海拔高度 1 300~1 450m。地形比较平坦,草地类型为山地草原,土壤以灰钙土和棕钙土为主。植物主要以旱生丛生禾草、蒿类半灌木为主等,建群种有针茅、白羊草、羊茅、旱雀麦、草原苔草、委陵菜、万年蒿、新疆亚菊等。亚建群种有冰草、火绒草、红豆草、无芒雀麦、大麻、黄花苜蓿。主要伴生种有蓬子菜、草原糙苏、牛至、大戟、白头翁等,草群平均高度20cm,盖度50%~55%,平均单产鲜草1 275kg/hm2。植被退化程度为中度。属于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雨量377.6mm,年蒸发量1 376mm,全年日照2 819h,年积温2 400℃,无霜期84~130d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2014―2015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补播改良试验地选择在牧民居住相对集中,地势相对平坦,地形起伏不大,便于模拟飞机补播的山地草原。分别采用A:红豆草+无芒雀麦+披碱草混播面积667hm2,每hm2播种量12.6kg+3.15kg+3.15kg,播种深度为2~3cm;B: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混播面积667hm2,每hm2播种量5.04kg+3.15kg+3.15kg,播种深度2cm;C:未补播的草场。为了保证补播区草种发芽率,采取临冬降雪前进行模拟飞播,次年春季利用积雪融水促进草种发芽,于2014年10月15日至28日进行补播 1.2.2 测定内容与方法 2015年6―7月,每个试验样区及对照区内随机固定3个10m×10m的典型样地,每个样地内随机布置3个1m×1m的样方进行植被群落数量特征的测定。测定时,补播草种按种统计其高度、产量,其它按经济类群统计,其高度为自然高度,样方内随机取10株,取平均值;产量采用齐地刈割法,风干计量 1.3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Excel2016和spss17.0分析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地草原补播效果高度调查 与对照相比,补播后草地群落的平均高度均出现增加趋势,6月和7月,A依次比C增加7~15cm,增长幅度依次为28%~54%,且补播后禾本科牧草高度出现明显的增加趋势(P0.05) 6月和7月,B依次比C增加6cm和12cm,增长幅度依次为24%和42.8%,且补播后禾本科牧草高度出现明显的增加趋势(P0.05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