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包拯官德与廉洁从检看检察干警廉政之风
由包拯官德与廉洁从检看检察干警的廉政之风 摘要:本文从包拯清廉刚正的为官之道入手,谈我国的廉政之风建设,特别是检察干警的职业操守,以望在吸收和借鉴传统廉洁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促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和检察干警队伍建设做出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包拯;官德;廉洁
中图分类号:D92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146-02
作者简介:雷智博(1988-),女,河南许昌人,广西师范大学,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
有首广为流传的歌谣:“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这首歌谣唱出了包拯在办案时一视同仁,体现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而且这首歌谣也唱出了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的精神。身为检察干警,我们首先要遵守检察官的职业道德,把“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作为自己的从业格言。检察干警,既是公平正义的化身也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者,不仅要遵守检察官的职业道德和各项纪律,而且也要有包拯的为官作风。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照照包拯这面镜子,对如何做好检察干警以及如何做人都有启迪意义,这是检察干警的职业操守,是检察干警永远恪守的准则
一、清正廉洁、不畏权贵:铡美案
对于包拯铡陈世美的案件大家都知晓一二,它所体现的是公事公办的精神。在这个案件中,太后、公主、驸马都是不敢得罪的名门望族,而且他们对包拯许以官职和财物,但包拯都不为之所动。我们看到了包拯的不畏权贵、秉公办事、廉洁公正。在当今社会中,虽然法律制度已经很健全,人民群众已经当家做了主人,已经建成法律至上的社会,但是仍有一些人想要凌驾于法律之上。作为检察干警,就要时刻铭记检察官的职业道德和各项纪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没有充分掌握事实证据的前提下绝不妄下结论,损害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也要在工作中学习和贯彻包拯为官之道和办案作风,做一个像包拯那样,把法律作为自己的信仰,不畏权贵、清正廉洁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二、刚正不阿、不徇私情:铡勉案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包勉是包拯的侄子,对于自己侄子犯案,包拯的做法超出了常人的预料,他不仅亲自接手包勉案,而且毫不徇私的去查清案件的所有细节,待查明事实真相后,包拯亲自作为监斩官,毫不徇私的处决了自己的亲侄子。临行刑时,面对嫂子的斥责,包拯婉言相劝、晓以大义,但仍要严格执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特别注重封建礼教的中国古代,包公陷入了深深的道德困境,包拯跪地直呼“嫂娘”,愿代替侄子为嫂娘“养老送终”
从包拯铡侄子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包青天的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公正执法,对于自己的至亲仍能不徇私情。作为检察干警,我们代表着公平与正义,是遵纪守法者的保护神,是违法乱纪者的克星,我们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更应该有一颗公平正义、不徇私情之心,从自己做起,做好人民的检察干警
三、清心寡欲、廉洁自律:拒端砚
公元1040年,包拯在端州县做端州知州。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上好的砚台研出的墨自然甚好,也颇受文人墨客所追捧。而包拯所做官的端州就盛产砚,当时在全国非常出名,包拯也是爱砚之人,端州的一些知名人士为了讨好新上任的知州就暗地里购买上等砚台作为礼物送给包拯,以求博得包拯的赏识,也为了自己以后在端州能有官府作为“靠山”。包拯的清廉是出了名的,为了继续行廉洁之风,做清水衙门之派,包拯在到任后通过一首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仅消除了百姓心目中对于这位所谓“铁面无私”的清官的疑虑,也打消了那些阿谀奉承想趁机攀附者的念头。该诗为《书端州郡斋壁》,郡斋就是府邸的意思。该诗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木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包拯在世时不仅为官清正廉明,是一名清官,而且也是一位诗人,《书端州郡斋壁》就是包拯所作诗中的一首,但遗憾的是包拯所作的诗流传后世的几乎没有,这首诗也是仅存的一首。但这首诗足以彰显了包拯清官的形象,也表明了包拯为官之道所遵循的原则,包拯的心中都是为百姓谋福利的心思,以砚作为他抒发自己清廉为官的志向,也透漏了憎恶贪腐的情愫。据史料记载,包拯在端州为官期间,只以朝廷规定的数量,制作端砚,按实际数目征收,深受百姓爱戴。直到离任时,仍是“不持一砚归”。包拯深刻认识到“廉洁之官,乃民之表率;贪赃之吏,乃害民之贼。”治国,他曾上疏《乞不用赃官》;治家,他更是以身作则,训诫严明
“不持一砚归”展现了包拯的思想境界和行为准则。包拯不仅要求自己两袖清风,而且严格要求子孙后代清正廉洁。扣错第一颗纽扣将一错到底,作为检察干警,要注重道德修养,做到洁身自好,以不贪占、不苟取、不收受非分之钱财为美德。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莫以廉小而不为、莫以贪小而为之
四、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