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第10章2.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科学基础-第10章2

10.4 工具钢 按用途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和量具钢。 10.4.1刃具钢 (3)高热硬性(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高硬度, 这种性能称为热硬性) 切削过程中因摩擦生热使刀具的温度升高。 2.成分特点 (1)碳素及低合金刃具钢 碳素刃具钢(carbon tool steel) T7A、T8A、T10A、T12A等,其含碳量在0.65~1.30%范围。 低合金刃具钢 (low-alloy tool steel) 除含碳量较高外,常加少量的Cr、Mn、V、Si等合金元素。 常用牌号:9SiCr、9Mn2V、CrWMn等 用途 丝锥、板牙、绞刀、载荷较小的冷冲 模等, 采用9SiCr、9Mn2V、CrWMn (3) 高速钢(high speed steel) 1)化学成分 2) W18Cr4V钢的生产工艺及热处理特点 预热: (2)回火——二次硬化 10.4.2模具钢 1.热作模具钢 10.4.2模具钢 常用钢号: 5CrMnMo(中小型热锻模具)、5CrNiMo(大型热锻模具) 3Cr2W8V 压铸模用钢(用于制造有色金属的压铸模和热挤压模) (3)热作模具的热处理 10.4.2模具钢 2.冷模具钢(cold-working die steel) (2)冷作模具的化学成分(和刃具钢基本相似) (3)冷作模具的热处理 10.4.3量具钢 2.量具用钢 * * 刃具钢:制造车刀、铣刀、钻头等金属切削刀具。 模具钢:制造冷冲模、冷挤压模、热锻模等成型模具。 量具钢:制造各种度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块规等。 量 具 刃 具 模 具 工作条件与性能要求 (1)高硬度 必须具有比被加工工件更高的硬度, 一 般高于60HRC。 (2)高耐磨性 刀具的刃部和金属毛坯存在摩擦。 失效形式有卷刃、崩刃和折断,但最普遍的是磨损。 (4)一定的强韧性 承受冲击、振动载荷 10.4.1刃具钢 板牙 用于 制造低速、低温(250~300℃ )、 低冲击、硬度在HRC62左右的刃具。 錾子、凿子、冲子多采用T7、T8A 锉刀、刨刀多采用T12A、 T13A 小钻头、丝锥、低速车刀多采用T9~T11A 手 锤 10.4.1刃具钢 特点:使用时因高速摩擦产生热量大,使刃具温度很高,因而对热硬性和耐磨性要求非常高。 高速切削的刃具——车、铣、刨、拉刀、钻头和丝锥 工作温度达500~600℃时硬度仍可保持60HRC以上。 车刀 铣刀 钻头 典型钢种:W18Cr4V、W6Mo5Cr4V2 C 0.7%~1.4% 固溶在马氏体中和形成合金碳化物。 保证钢淬火后马氏体具有高硬度,同时提高耐磨性。 W和Mo 提高红硬性 固溶于M中的W在回火时W2C产生二次硬化(热硬性高) Cr 增加淬透性——风钢(小尺寸空冷, 大尺寸可以油淬+空冷) V 提高耐磨性和热硬性,回火时析出VC产生二次硬 化并使耐磨性显著提高。 10.4.1刃具钢 铸造→锻造→球化退火→ 机加工→ 淬火+三次570℃回火→ 磨削加工 铸造:高速钢属于莱氏体钢,铸态组织 中含有大量呈鱼骨状分布的粗 大共晶碳化物,钢的韧性大 幅下降。 10.4.1刃具钢 高速钢铸态组织 莱氏体(碳化物呈鱼骨状分布) T或S M+A 锻造:鱼骨状碳化物不能用热处理来消除,只能依 靠反复多次锻打来击碎。 1.预先热处理——球化退火 热处理 球化退火后的组织 : S + 粒状 K 目的:降低硬度,以利切削加工;使碳化物形成均匀分布的颗粒状,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10.4.1刃具钢 由于合金元素高使临界点升高 高速钢锻造退火后组织 K S 工艺非常特殊——加热温度最高、回火温度最高(在高硬度范围内)、回火次数最多(三次)。 (1)淬火 加热 淬火加热温度 : 1260℃~1280℃ 为了获得二次硬化效果,加热温度必须高于1200 ℃ 2.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 加热用盐浴炉或真空炉 在A1温度附近(800 ℃ ~840 ℃ )必须预热一次。 如果尺寸大,还需在500 ℃~650 ℃和1000 ℃~1100 ℃ 再预热。 空冷——小尺寸。 先油冷后空冷——尺寸较大、但形状较简单。 分级淬火——形状复杂,对变形量要求高。 冷却(根据尺寸大小和形状复杂程度选择) 淬火后的组织:M+粒状K+A′(20~25%) 硬度为62~63HRC 淬火组织——未溶碳化物+隐针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未溶K 隐针M+A 高温奥氏体晶界 析出W2C和VC A→M 回火后硬度63~65HRC 1h 560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