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带状疱疹辨证论治要点
解析带状疱疹辨证论治要点 关键词:带状疱疹;辨证论治;蛇串疮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7.029
中图分类号:R275.9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7-0111-02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春秋季节容易发病,皮损特点为数个簇集性水疱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可发生于皮肤任何部位且多呈单侧性,常伴有神经痛。本病属中医学“缠腰火丹”范畴。相关描述可见《外科准绳“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名缠腰火丹”、《外科大成“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在辨证论治方面,《医宗金鉴“其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属肝心二经风火者,治宜龙胆泻肝汤;属脾肺二经湿热者,治宜除湿胃苓汤。”因本病常发腰部,民间又有“缠腰龙”“缠腰蛇丹”等称呼,现临床统称“蛇串疮”。多年来,笔者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积累了一些带状疱疹内治法经验,现阐述如下
1 临床表现
本病成人多见,一般先有轻度发热、乏力等全身不适,伴患部皮肤灼热或疼痛。1~3 d后,在一定神经分布的皮肤区域出现不规则红斑,继而发生多数或群集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患病后2~7 d内不断有新出皮疹。数日后水疱浑浊破裂,然后干燥结痂,痂脱后留有色素沉着,不落瘢痕。皮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过躯干正中线,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一般在神经痛的同时或稍后即发生皮疹,亦有在神经痛4~5 d后才发生皮疹,临床可误诊为心绞痛、胆或肾结石等疾病,疼痛轻重与皮疹严重程度无一定关系。年轻患者无疼痛或轻微,年老体弱者疼痛剧烈,甚则难以忍受;有些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后仍留有神经痛,称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儿童和青年人的病程约2~3周,老年人约3~4周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2011年)
2 辨证分型
2.1 湿热感毒型
初期周身不适,乏力低热,患部皮肤敏感、轻度灼痛,继而出现米粒到绿豆大小丘疱疹或水疱,周围红晕,疱液混浊,呈簇集状,带状分布,多有游走性疼痛,伴烦燥、口渴、口苦,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数。辨证:湿热内蕴,兼感毒邪。立法:清热除湿、解毒。方药:自拟清热解毒汤加减(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栀子、苍术、萆?Z、牡丹皮、赤芍、茅根、冬瓜皮、陈皮、薏苡仁)
2.2 气滞血瘀型
皮疹结痂脱落消退,留有色素斑,但患部皮肤仍疼痛,或钝痛或刺痛,舌黯,苔薄白,脉弦稍细。辨证:气滞血瘀,经络阻滞。立法:活血化瘀止痛。方药:自拟活血止痛汤加减(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丹参、川芎、延胡索、地龙、枳壳、木香、桂枝)
3 讨论
3.1 辨证分型的演变、病机分析及方解
临床上,本病遵循“发病→湿热感毒型→痊愈”,或“发病→湿热感毒型→气滞血瘀型→痊愈”2种演变途径。在此过程中,不会由实转虚,但可兼夹虚证或素体本虚
本病多因思虑过度,湿热内生;或饮食不节,湿浊阻滞,化为湿热,兼感毒邪而发病。湿热毒邪迫使津液外溢,可见皮肤上出现丘疱疹或水疱,呈簇集状且带状分布;湿热感毒则水疱周围红晕、疱液混浊;湿热蕴阻,气机壅滞,加之毒邪侵犯,使经络运行不畅,则患处皮肤和皮疹疼痛,气机阻滞的疼痛特点多为游走性;湿热内盛,则周身不适、低热乏力;内热炽盛,则烦躁、口渴、口苦、大便干、小便黄;湿盛蕴阻中焦,升降失常,则不思饮食、食后腹胀;湿热毒内盛,则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除湿解毒。方用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黄芩、栀子、苍术、萆?Z、薏苡仁清热除湿;牡丹皮、赤芍、茅根凉血,既协助清热,又帮助解毒;冬瓜皮清热利尿使邪有出路;陈皮理气和中,湿邪得以运化,气机得以通畅。该阶段的疼痛根本是湿热感毒,气机阻滞而成。诸药相配,使湿热清、毒邪解,气机通畅,则症状消除
若皮疹结痂脱落消退,但患处皮肤仍疼痛不止,则进入气滞血瘀型,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生于年高体弱或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肿瘤患者。湿热毒已除,但气机阻滞未复,使血行不畅,久则气滞血瘀,患部皮肤刺痛或钝痛;血瘀,则舌黯、苔薄白、脉弦细。治宜活血化瘀止痛。方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丹参、川芎、延胡索活血化瘀;气为血帅,故用木香、枳壳行气则血行;地龙有通行经络、活血化瘀之功,且毒副作用小;桂枝的应用是关键,其味辛、甘,性温,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之功,本方取其“温”和“通”之意,既能助活血药化瘀止痛,又能帮气分药行气通达,每每收获意想不到疗效,且无大汗虚脱之虞,临床应灵活加减,热证用6 g,寒证用9 g。诸药相配,气行血畅,疼痛自止
3.2 兼证
临床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