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行动维艰到展翅腾飞222
从举步维艰到展翅起飞
-----上海海洋大学30年发展的几个快照
文/郑卫东
30载教育沧桑巨变,旧貌新颜;30载教育荣誉不断,任重道远。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历史的标志点。3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回首那段不平凡的岁月,我们的祖国一路凯歌前进的30年。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决了“教师是臭老九”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育的好政策,从而让教育彻底摆脱低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海海洋大学在这30周年发展的经历,真是我国高教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1978年 厦门集美 厦门水产学院
这一年,我校招生新生371名,当时学校5个系,11个专业,在校学生1180人,正副教授15名。当年国家投入我校的教育经费为166万元。
3月18日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口号的提出大大提高了我校师生从事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在这次全国科学大会上,我校的“池塘科学养鱼创高产”、“河蚌育珠”、“人工合成释放激素在鱼类繁殖上的应用”、“水产品综合利用的鱼蛋白发泡剂”等四个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当年,国家水产总局组织编写全国高等水产院校统编教材42部,我校主编22部。
这一年,我校积极呼吁回迁上海,1978年5月2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对《人民来信摘报》反映的厦门水产学院部分教师要求将该院迁回上海一事,批示教育部商同农林部处理。197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恢复上海水产学院原名,并由教育部、国家水产总局联合通知上海市和福建省。揭开了我校发展的新篇章。
1988年 上海杨浦 上海水产大学
那时,上海水产学院改名上海水产大学不久。
这一年,全校本科专业11个,8个专科专业。当年本科毕业生272人,专科毕业生141人。本校生1623名。那时,我校研究生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年毕业生硕士生15名,在校研究生还不到40名。
这一年海洋渔业系更名为渔业工程系,水产加工系更名为食品科学技术系。这一年,我校专任教师366人,正副教授86名。而当年全校教师发表论文也只有46篇。
上海杨浦 上海水产大学
当年毕业本科生363人,专科生192人。在校生3198人。此时,我校共有硕导58名,7个硕士点,当年招收硕士生30名,在校硕士生共67名。当时,我校专任教师321名,正副教授还不到130名。全校教师发表论文133篇。
这一年秋,对新入学的一年级810名本科生实行由人文与基础科学学院管理和培养,除加强公共基础教育外,探索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模式。
这一年,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6月批准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批准李思发、王武教授为博士生导师。
临港新城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学校搬迁临港新城。
这是一个腾飞的新海大!
学校已有本专科生12000余人,研究生1140余人;全校在职教职工1040名,其中专任教师680余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近400名。2007科研经费总量达6075万元,发表论文960篇,其中SCI论文53篇,专利数达40项------
30年,足够漫长;30年,又极为短暂。
回望海大30年的历程,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
在感叹海大发展的成就的同时,我们更要为抓住更名与搬迁的历史机遇,克服发展中的暂时的困难,为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贡献我们的智慧,奉献我们的力量!
(2008年10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