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危害规律与`药剂防治技术探讨.docVIP

邵东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危害规律与`药剂防治技术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邵东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危害规律与`药剂防治技术探讨

邵东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危害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 通过对邵东县2001―2015年15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情况、田间调查、气象记载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晚稻重于中稻、中稻重于早稻、偏施迟施氮肥的田发病重、杂交稻重于常规稻、阔叶品种重于窄叶品种、孕穗期后水稻易感病、8―9月气温适宜及风雨天气有利病害流行、道路旁边稻田发生早而重的发生规律;通过研究,测定出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分级损失率;研究筛选出了药剂防治技术及对口农药,为大面积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损失率;对口农药;湖南邵东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58-0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从1966年6月4日国内农业植物检疫对象第二批公布名单起至今一直被列为国内农业植物检疫对象[1]。莱因金(ReinKing)最早于1918年报道菲律宾水稻上一种细菌性叶条纹病,其症状描述与细菌性条斑病相符,不过他未鉴定病原。范怀忠1957年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发现“水稻白叶枯病产生条斑病”,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李氏禾有关。同年,一些学者经进一步研究,根据病原细菌的特性,将此病与稻白叶枯病区分开来,并首次称之为细菌性条斑病[2]。该病主要分布于亚洲的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喀麦隆、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美洲的哥伦比亚等国[3]。国内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上海、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发现此病[4]。邵东县于1982年在黑田铺乡罗江村杂交晚稻上首次发现,传入原因为海南杂交水稻制种的种子携带病菌所致[1]。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病斑表面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成胶状小粒。发病严重时,病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形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观察可见许多透明的条斑,病情严重时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5-6]。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我国南方稻区发生普遍、面积迅速扩大的水稻重大病害[7] 为了解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规律、为害损失率及药剂防治技术,2010―2014年笔者进行了发病规律、损失率、药剂防治技术、简易鉴定的研究测定,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控奠定了基础 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 1.1 晚稻重于中稻,中稻重于早稻 2001―2015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定案调查资料表明,平均病叶率早稻为0.32%,中稻为3.61%,晚稻为22.39%,早、中、晚稻病情程度比例为1.0∶11.3∶69.7。也就是说,若以早稻病叶率为基数,则中稻病叶率为早稻的11.3倍,晚稻病叶率为早稻的69.7倍。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适温25~28 ℃,相对湿度85%以上[2]。晚稻孕穗期后的8月下旬后气温、湿度适宜发生,而早、中稻生育中后期气温高、湿度低,不适宜发生流行,因而晚稻重于中稻,中稻重于早稻 1.2 偏施、迟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 迟施、偏施氮肥,植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和糖的含量增高,易造成植株徒长贪青,降低抗病性[4]。迟施、偏施氮肥的田块较氮、磷、钾合理施用的田块发病重。2013年调查晚稻田116块,禾苗贪青晚熟氮肥过量的田67块,平均病叶率65.3%,禾苗落色金黄的氮磷钾搭配合理的田49块,平均病叶率9.2%,后者病情降低85.9% 1.3 杂交稻重于常规稻,阔叶品种重于窄叶品种 杂交稻相对常规稻生长茂密,植株高大,叶片宽阔,田间荫蔽,通透性稍差,故杂交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重于常规稻。同时,阔叶品种较之窄叶品种,叶片披垂,荫蔽度高,田间通透性差;叶片嫩绿,体内游离氨基酸多,有利发病。因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阔叶品种重于窄叶品种。2014年调查晚稻细菌性条斑病,杂交晚稻病叶率为41.6%,常规晚稻黄华占病叶率为15.6%,常规稻病情降低62.5%[8] 1.4 孕穗期后水稻易感病 据2014年调查,分蘖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叶率为0.83%,幼穗分化期为2.01%,孕穗期为16.65%,蜡熟期为39.63%,各期病叶率比例为1.0∶2.4∶20.1∶47.7。水稻自分蘖末期起抗病力逐渐降低,至孕穗期后易感细菌性条斑病 1.5 8―9月气温适宜、风雨天气有利于病害流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流行和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9]。晚稻上以8月下旬至9月流行,此期若气温适宜,在25~28 ℃时,遇风雨天气,病菌借风雨、叶片接触等从气孔、伤口侵入[6],则加速病害流行。2001―2015年15年的气象资料、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实况资料表明,8月下旬至9月下旬25~28 ℃的适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