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复习1.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思想史复习(一)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七种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矮化”。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第二种形象是“圣化”。孟子曾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意思是说孔子有王者之德,无王者之位。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 第三种形象是“正统化”。汉代董仲舒极力推崇孔子所作的《春秋》一书,认为“《春秋》之道,大得之则王,小得之则霸”。《春秋》一书具有“大一统”的观点,追求“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包含了国家政治版图与意识形态的双重统一。 第四种形象是“神化”。在汉代公羊学派儒生在《春秋纬·演孔图》、《孝经援神契》等书中从孔子的出生、相貌至行为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编造的神话:孔子并非是俗人凡胎,孔子生有异相,孔子预言刘邦将取代秦王朝而登上帝位…… 第五种形象是“僵化”。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孔子的形象到了宋代就渐渐被理学家所僵化。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儒学演变历程及原因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七种形象 第六种形象是“维新化”。晚清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的言论而亲自写成的作品。 第七种形象是“丑化”。章太炎写《订孔》一文,指出儒学是“中国的祸本”, “我们今日要想实行革命,提倡民权,孔教是断不可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号召青年:“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摘自《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2007.9.30《解放日报》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五伦之道,百行之原,相传数千年更无异义。 ——张之洞《劝学篇》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态度: 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改造 创新,与时俱进 孔子的正面形象主要是基于封建统治的需要、东学西渐的影响和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斗争需要 孔子的负面形象主要是基于时代发展西学冲击后社会变革的需要、西方学者占有资料的不足和个人立场观点的局限所致 历史永远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从这个层面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同时代、不同出发点、不同立场观点、占有史料的多寡等都会导致对同一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产生差异 历史认识具有主观性,对孔子的评价已附加了许多评价者的主观因素,站在当代历史文化的高度,我们应该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对孔子评价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 孔子在西方历史上的三种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哲学家”。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教史》中说:“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他所说的和他的生活态度,绝不逊于我们古代的哲学家;许多西方哲学家无法与他相提并论。……直到现在,所有的帝王都尊敬孔子,并感激他留下的遗产。” 第二种形象是“智者”。著名哲学家德国黑格尔(1770—1831)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不能算是哲学家。 第三种形象是“完人”。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他在自己的礼拜堂中挂了孔子的画像,朝夕礼拜。 法郎士·魁奈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创造者,“孔子立教的目的在于恢复人类天性,不再为愚昧和情欲所蒙蔽,……应以理性为标准,凡是不合理性的,叫他们勿动,勿思,勿言。”——摘自《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 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 ——伏尔泰 1764年 中国的专制主义,在祸患无穷的压力之下,虽然曾经愿意给自己戴上锁链,但都徒劳无益;它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如何看待孔子在中外历史上形象多变的现象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七种形象:“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 孔子在西方历史上的三种形象:“哲学家”、“智者”、“完人”。 儒学为何能成为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儒学在近代以来逐渐边缘化的原因 道家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态度: 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改造 创新,与时俱进 *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演变 形成原因、表现与意义 诸子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