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哲学之特质中学教师“国培”课件.ppt

儒、道哲学之特质中学教师“国培”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四,重愚拙轻智巧——大智若愚: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四十五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十九章) 其五,为道与为学。为学是认识事物,属感官认识、理性认识;为道要认识宇宙本原、本体:其为超越存在,不可感、不可思。 《老子·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老子·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 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庄子(约前369——前286)哲学思想的特质 (一)道、天、性 第一,道:天地万物所以生之总原理。 对老子之“道”的进一步深化: 《庄子·齐物论》: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 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天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流动而生物,物生而成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第二,天:即自然之义。 《庄子·天地》:无为为之之谓天。 《庄子·秋水》:天在内,人在外。……牛马四足是谓天;落(同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第三,性:道在物中。内在而超越。 (1)本真与假面:性与情、性即真我 (2)一元与多元:性与道、性即自然 《庄子·外篇·骈拇》: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岐;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fu)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庄子·齐物论》: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天籁者,吹万不 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庄子·齐物论》: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二)齐物 其一、现象意义上的齐物论:庄子强调认识主体多元性,由存在论上的多元论导致出来的认识论上的多元论 《庄子·齐物论》: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薦(荐),蝍蛆(jiqu)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 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庄子·秋水》“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chixiu)夜撮蚤,察毫末,昼出嗔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 其二、本体意义上的齐物论:性上齐:道通为一;现象上不齐。不齐之齐,和而不同;但非和而不等。 《庄子·秋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庄子·秋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其三,不存在判断是非的客观标准。 《庄子·齐物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是亦 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 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 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 《庄子·徐无鬼》“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 《庄子·齐物论》: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 其俱非也邪?……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