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生哲学与教师修养.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推己及人与教师的行为宗旨 推己及人 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推己及人与教师的行为宗旨 人性认同和推己及人是教师活动的基点 理念的确立是一切的基础。 学生具有无限发展可能,可塑的空间。 自尊和他尊的统一:平等的态度。 尊重学生是第一定律:爱护学生 六、止于至善与教师的境界修炼 修身养性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程颐:心即性也。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论其所主为心,其实只是一个道。 六、止于至善与教师的境界修炼 诚者人道 中庸: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六、止于至善与教师的境界修炼 自然养气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六、止于至善与教师的境界修炼 长期坚持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六、止于至善与教师的境界修炼 格物穷理 朱熹:学者工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 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所当然者而已。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六、止于至善与教师的境界修炼 事上磨练 王守仁: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六、止于至善与教师的境界修炼 师德修养 修养的基础:缘由和根据 修养的方法:反省和做事 修养的过程:长期和反复 七、精于斯业与教师的教学实践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七、精于斯业与教师的教学实践 敬业精神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入太庙,每事问。 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矣。 七、精于斯业与教师的教学实践 敬业精神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 自行束修而上,吾未尝无诲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七、精于斯业与教师的教学实践 全面发展 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八、教师必须具备人文精神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 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超凡的境界,不俗的追求 丰富的知识,勤勉的精神 豁达的心态,儒雅的举止 八、教师必须具备人文精神 儒家人文精神之于教师素养 珍贵的思想宝藏,丰富的精神资源 感人的人文实践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尤其是教师。 谢 谢 本文档相关内容参见 视频 1-13 儒家人文精神与教师素质 张奇伟 2014-05-26 儒家人文精神与教师素质 一、论教师素质 二、儒家人文精神与教师素质 三、守道尽命与教师的人生规划 四、以义取利与教师的价值选择 五、推己及人与教师的行为宗旨 六、止于至善与教师的境界修炼 七、精于斯业与教师的教学实践 八、教师必须具备人文精神 一、论教师素质 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