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捷克查理大学中国古典诗歌课
捷克查理大学的中国古典诗歌课 秋的季节,金色的布拉格,宁静却又活泼
朋友对我说:“你真幸运,今年布拉格的秋天是近几年中最美的。”
幸运的是,我相遇了10月的布拉格――温柔的布拉格,浓妆重彩的10月,曾催生出多少诗意
只是和遥远的中国不同,这里的秋天寻不见“枯藤老树昏鸦”的孤寂,望不到“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奇观。但依旧有这样一位老师和这样一群学生,坐在布拉格的金秋中,读着古老的诗句:Jak tragická je podzimní doba! Se svi těním větru opadávají stromy a hyne vegetace.(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纸页间,他们试图感受古老东方秋天的味道,凛冽,又苦涩
这是我在查理大学为数不多的和捷克当地学生一起上的课,是一节中国古典诗歌课,只不过是用捷克语来授课的。学生除了我都是在这里学习中文的捷克学生
选择一门用捷克语来讲授中国文学的课,纯粹是出于我的好奇。好奇汉语中的玄言诗、豪放词用捷克语怎么说;好奇捷克的学生们怎么看待和理解遥远的中国大陆相对封闭且一脉相承的文化及哲学;好奇地理上的距离拉开了多大差异,又留下了多少共通
想象中,这门课应该会在一间挤满了学生的大教室中进行;想象中,教授这样一门课的老师该是一位老学究似的先生,站在讲台上,一板一眼地解读诗仙笔下千奇百怪的意象和诗鬼句中冷门偏僻的典故;想象中,学生们大都会不解但却严肃地听着老师的分析和解读。中国古典诗歌中铺陈起兴等手法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理解的,对这群欧洲学生来说可能就更是百思而不得其解了。诗歌的学习更多的不是教科书式的分析和解读,而是发于声、寓于心的体悟。没有语言的支撑,就难以体会古典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没有文化的共通,就难以理解沉吟诗人的心境和领悟。中国古典诗歌,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个选题
只是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一切都和我想象中的并不太一样。那不是一间宽敞的大教室,仅仅是一间拥挤的小屋,更准确地说是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三面墙都围满了高至天花板的木质书架,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各种中国典籍,《诗》《书》《礼》《易》,诸子百家,一应俱全。泛黄的纸张、褶皱的书页为这间小屋更增添了几份古色古香的氛围。小屋的中间是一张长长的大木桌,学生并不多,加上我一共就只有4个人,大家围坐在桌边,老师也坐在我们中间。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古人围坐而讲学的情景,这倒不像是严肃的课堂,反而更像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们间的聚会。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头发斑白,略微佝偻着背,看起来有六七十岁的年纪了。她是捷克著名的汉学家,架着一副圆框眼镜,流露出浓浓的学者气质。除我之外的学生都是研究生,都曾在中国交流学习过,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而现在他们仍在努力探索更深入的认识
那节课的主题是屈原和浪漫主义诗歌。老师抱着一本厚厚的《楚辞》,解读《九歌》《天问》中屈原对天地昼夜、人鬼蛇神、阴阳兴衰大胆的拷问。她旁征侧引,滔滔不绝。同学们则在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中,感受一个耿直的政治家,一个真性情的诗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无可奈何。他们聚精会神,一丝不苟
讲课时,老师时而久久盯着天花板沉默不语,那神情,就好像是她自己站在那波涛滚滚的汨罗江边,江水吞噬人间的喧杂,于是世界归于沉寂。有时老师也会摇头晃脑地深情朗诵《离骚》的捷语译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仿佛她便是那落魄的诗人徒悲天悯人,然无可奈何,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当用心去体会诗歌的情境时,意象、修辞、节奏、韵脚,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虽然对于那群捷克学生来说,古汉语精炼但丰富的表达,浪漫主义诗人晦涩但真挚的写作,是他们阅读和理解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对于我来说,刚刚开始和捷克学生一起上课,语言仍旧是最大的障碍。那些生涩偏僻的词语,那些复杂纠结的句型,常常使我不能百分百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但是我知道,那节课站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是同一个屈原,他有着鸷鸟不群的高风亮节,宁溘死以流亡的执着不屈。那时我终于体会到了,诗的语言,美的感悟,没有国界
于是,我开始回忆自己学习捷克语的日日夜夜;回忆那些曾经和我相遇但却不曾被我了解的捷克诗人和作家;回忆曾经在读马哈的《五月》长诗时,困于理解而使得意境全无的诗句。终于,学习语言的道路于我又变得模糊了
其实对我来说,学习一门语言最初最原始的动机无非是掌握一种一般人不会具备的、能够直接阅读另一种文化的工具,然后再给自己戴上一顶漂漂亮亮的大帽子,美其名曰说要做文化传递的使者。只是帽子戴久了,学习时间长了才体会得到,文化传递谈何容易。文,是千百年的生存磨合中民族共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积淀;化,是将那千百年的积淀由内而外形成的独特表达。一个民族的文化已是融于血液的共通认知,没有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