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课程论文课件
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
任课教师:
学 院:
年级专业: 2012级环境科学
姓 名:
学 号:
2015年11月
石漠化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关键词 石漠化 进展 环境质量 影响 评价 案例 展望
引言
环境质量评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最早提出了大气和水体的质量指数评价方法。环境质量评(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1]。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日本、东欧等许多,国家陆续开展了大量的环境质量评价及理论研究,我国的环境质量评价也始于这一时期,北京西郊的环境质量研究及官厅流域水源保护研究开创了中国环境质量研究的先河。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环境质量评价得到广泛认同,研究方法、应用范围得到极大丰富和拓展,已成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重大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对于石漠化的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围绕“用什么评价,怎样衡量”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因而对深入分析和治理石漠化这一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如何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是一个力求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环境影响评价EIA(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2]。目前,对于石漠化的治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可以归结为是环境影响评价做得不到位而导致的。石漠化治理工程缺乏一个详细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及评估等,因而导致治理成效难以维持可持续,对石漠化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制定不够完善,导致治理其环境效益低下,导致部分区域石漠化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这已成为制约美丽中国诉求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因素之一。
石漠化问题是全球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被列入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与发展问题[3]。所谓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而我国南方的云南、贵州、重庆、广西、湖南和湖北七省(市、区),是我国喀斯特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全区总面积176.08×104km2,其中裸露与半裸露的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占41.3%[4]。第二次全国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200.2万公顷。与2005年相比,石漠化土地净减少96万公顷,减少了7.4%;年均减少1600平方公里。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土地石漠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由过去持续扩展转变为净减少,岩溶地区生态状况呈良性发展态势,但局部地区仍在恶化,防治形势仍很严峻。
石漠化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岩溶地质背景和山地形态特征,加之这些地区多人口集聚、人为胁迫强度高、生态压力大,生态环境往往表现出生态承载力小、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严重等特点。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了大量的喀斯特石漠化研究与治理工作。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石漠化现象描述、分布现状、动态监测、预警分析、成因、演化机制以及生态治理等方面,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展现出多角度、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5]。近年来,对石漠化的研究又有了重大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石漠化的现状调查方法,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工程综合治理措施。特别地,工程治理已扩大到300个石漠化县,通过技术的组合,集成,探索出了许多成熟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并树立了一大批治理示范点(区),树立了治理典型,为工程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但是,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分布规模更大、面积更广、生态环境更脆弱、人口更多、贫困程度更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态、文化表现得并不协调一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新问题也是重重突发且复杂多样。因而,为遏制石漠化面积再扩大,提高治理成效,在进一步研究创新的同时,应不断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避免再出现以往的不必要的错误。坚持继承和发展以往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重要思想和战略,深入开展环境耕地保护教育、引入和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