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民俗文化保护模式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东民俗文化保护模式浅析`

浙东民俗文化保护模式浅析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没有民俗文化的乡村即使自然风光再好,生活水平多高都不能算美丽乡村。中东很多国家,钱多,环境也不错,就算不上强国,道理一样的。所以,我党秉着为民服务的原则,必须要花大力气保护好民俗文化。从传承人、传承基地和民俗项目内容三方面着手,科学地保护好民俗文化 【关键词】民俗;保护;模式 浙东民俗文化保护模式很多,得益于政府的重视,群众的喜爱。在保护民俗文化的过程中,有动态的保护,也有静态的保护;有挖掘古代文化的抢救性保护,也有展望未来的启发式保护;有临时性的快餐式保护,也有永久性的固定式保护。不管采用什么样的保护模式,关键看实际效果,看有没有形成一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俗文化队伍,民俗的主体都没有,谈不上民俗文化的保护成果。再看保护基地,也就是承载民俗文化的相对稳定的场所,光有主体,没有一个让主体得以发挥技能的地方,很多身怀绝技的人就会悄悄地消失在人海里。再一个是保护内容有鲜明的类别,千篇一律的内容,域外引入的内容,路人皆知的内容去花大力气保护也是保护过程中需要避免的。这种类别要求有很强的地域性,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实,只有当地的才是民族的 民俗文化保护说到底就是保护人,保护那些过去曾经参加过民俗活动的人。现在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活动这些人通过回忆还能够复原,这才是保护民俗传承人的意义所在。在我们浙东地区,凡是省级以上的非遗传承人【注:民俗传承人归入非遗传承人,年满65岁】每年按省政府的要求补贴数千元,当地政府原则上按上级政府的标准进行配套补助。这里,省政府的补助完全确定,只要符合文件精神,到时候传承人会及时拿到;而当地政府的补助就有不确定性了,因为没有像省政府一样有文件可查,可以以千万种理由不发本来应该配套的补助。有领导想起来发补助,不违反政策;若想不起来,也不违反政策。浙江省政府的做法为提高民俗文化传承人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作用。在传承人的眼里,政府的补贴简直是养老金,其广告效应非常大,积极性自然调动起来。能够调动传承人积极性的政策不能变,比如,按照非遗的级别,一个项目被立项各级政府有一定的补助,而有地方,想变换一种补助方式,传承人就不高兴了。假如一个县级项目公布立项政府补五千,每二年一次公布一次新项目,这种模式固定不变,随着级别的提高,补助也相应会提高到一万或者二万。但若现在停下来了,传承人申报的兴趣荡然无存。就好像去摸奖一样,你现在摸到的奖金取消了,或者减少了,那么对不起了,再也不会有人去玩摸奖了。民俗文化传承也一样,政府不买单,传承人会长期配合几乎不可能 让传承人形成一个团队,对保护民俗具有较好的作用。身怀绝技的民俗传承人单枪匹马地参加民俗活动往往产生很多弊端。首先,传承人的信息不灵,哪里可以参加活动,哪里是政府组织的活动还是企业的商业活动都不清楚。光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影响力不够,对他们的谋生也是个问题。绝大部分传承人在得到政府保护的时候,希望把自己的技艺作为谋生手段,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但很快发现靠政府部门的几次活动根本解决不了自己的生计问题。传承人知道,要让自己的民俗项目解决生计问题必须形成自己的产业。像一些大的项目如北京烤鸭,产业化不是问题,本来就有响当当的品牌,传承人根本不用考虑生存问题,但是,一些小项目就不一样了。比如面塑,一人一桌,偶尔参加政府部门活动,也有一些企业或事业单位邀请参加活动。尽管活动主办方给与了丰厚的报酬,但传承人觉得不能养活自己。如何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呢?答案只有一个,不能守株待兔,而要主动出击。主动出击的办法就是抱团打品牌,就像剧团一样,团队有专门跑场址的,专门负责包装的。这么一来,需要民俗表演或展示的单位方便,一个电话,活动项目的传承人就会及时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活动,对传承人来说,也有了一个经常性参加活动的机会 对民俗文化项目传承基地的保护是打造名片的过程。在项目不太为世人了解的情况下,传承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要。基地不是给外行人看的,而是要在民俗专家的眼里过关。专家看啥?首先要看项目意义。一个项目历史上起到过什么样的作用,有哪些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这些都要在基地里反映出来。这就需要传承人和当地文化部门配合,拿出具有说服力的图文资料以表达项目意义。其次,有意义的项目不一定就是好项目,因为一个有意义的项目,需要在基地有传承的关系。历史上有过的项目,哪怕是非常有价值的项目而现在没有人演示了,那不是好项目,历史上没有的项目去编造一些项目内容更没有价值。有人在所谓的基地里不断地在演示项目的过程,要求说明历史演变过程就拿出一大堆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并不能说明传承关系,传承人断档了,依靠资料来延续传承关系完全违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观规律,项目也就没有意义。再次,在基地需要有面向未来的教育内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