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轻人接受最好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年轻人接受最好教育

让年轻人接受最好的教育   收入低门槛又高,可为什么芬兰年轻人还争先恐后地报考师范、乐于从教呢? 世界三大新闻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传送给全球新闻界使用的两张照片,竟然活生生地被一位13岁的芬兰中学生拆穿!2011年8月,路透社刊登了两张俄罗斯潜艇在北极海底插国旗的照片。芬兰北方小镇的塞罗丁看到报纸后,觉得有点怪怪的,于是动手找资料,确认这张潜艇照片是翻拍自电影“铁达尼”里面的一个画面,路透社因此认错道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芬兰教育为什么能连年位列全球前茅:连小孩子都会主动想、主动问、主动找答案。事实上,芬兰的中小学教育曾被联合国誉为全球最佳,很多国家如荷兰、比利时等纷纷仿效其教育模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几十年来,芬兰政府和一些青年组织花了大力气来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人们可以从以下数字中看到芬兰教育成功的奥秘所在 0:教育范围不留死角 芬兰坏学生为0。对此,多年前嫁到芬兰的刘小红感受颇深。她曾到芬兰的中小学实习,看到芬兰老师上课总是花最多的时间把最慢的人教会,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会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对于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教师会不动声色地让他们超进度学习,离开班级,默默地在走廊等地方自学。芬兰老师没有赶进度的压力,老师总是要等全体都学会,才继续教新的课程。芬兰反对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类”或“排名”,说“资优”和“精英”是犯大忌,更没有分班这回事。老师们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国家宝贵的财富,不能让一位学生掉队。芬兰教育从平等出发,60万中小学生分布在4000所综合学校,平均每校约150人,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小班小校的制度有利于“学生0落后” 更让人称奇的是学生没有成绩单!学校在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都会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互动情况。整个小学期间,除了毕业前的全国3天统考,平时很少有考试。有的话也只是平时小考,很多时候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这是考试。作为家长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班上是第几名,老师也不知道,因为从来就不排名次。学校强调的是学习,而非竞争,不以竞争刺激成绩。这就大大减少了学生之间互相攀比的机会,学生们只是跟自己较劲 10%:教育质量仰仗园丁 让我们先来看看芬兰教育的方法之一“先见林再见树”吧!芬兰的小孩子上游泳课会先玩水,在水波中快乐逐浪,自然地体会自行换气和游泳的快乐,然后才学游泳。芬兰这种看似不严谨而又没有动作要求而用体验、鼓舞式的玩乐教学,能让孩子们真心不怕水,以最自然的方式如鱼得水般地享受玩水的乐趣。先进的教学方法需要优秀的老师来实施。芬兰中小学教师没有考核评级,完全凭职业道德。芬兰教育委员会认为“芬兰没有不称职的教师” 早在1979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就明确表示:教师属于研究型人才,必须具备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在芬兰,报考师范院校远比报考普通大学难得多,录取率仅为10%!除了多种考试、层层把关、逐级选拔,还要面试。被认为具有创新能力、教学热情、终身学习能力者,方能被师范院校录取。据《赫尔辛基邮报》调查,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教师;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是教师;企业最受欢迎的人才也是教师。原因很简单,芬兰中小学教师是最好学的、是学历很高的、是最有成长潜力的群体。芬兰教师的工资并不高。收入低门槛又高,可为什么芬兰年轻人还争先恐后地报考师范、乐于从教呢?答案是:当老师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因为这份工作对芬兰无比重要,对个人深具价值。他们深信师资就是国力,名师出高徒,教师素质越高,国家就会越强大 1:教育经费专款专用 “1”是指把钱用在刀刃上。上世纪70年代初期,芬兰教委会扛下芬兰独立建国后最大规模的改革重担,他们的使命是提供高质量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训练出能够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下一代。教委会决定采用“综合学校”的模式,让7岁~15岁的中小学生,不分年级都呆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在九年一贯制教育中,学生课本、交通和午餐费用全由政府负担,由中央政府出资57%,地方政府分摊43%。这个决策延续30年至今,不因政党轮替而改变 芬兰不是砸钱办教育,而是选择“专注”策略,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级中学和学习迟缓者身上。在大多数国家,高校学生平均分配到的经费最多;反观芬兰,投资在初级中学的经费,每人平均达8200美元,在所有就学年龄中最高。当学生出现短暂学习困难时,老师会立即提出矫正计划,在课堂上或是放学后进行个别辅导,费用由政府负担。芬兰有将近20%的中小学生接受额外学习辅导。在老师早期介入辅导后,有轻微学习障碍的小孩都进步很快,一两个月之后就不再需要“补救”。采用资源专注的策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芬兰学生的学习表现并没有明显城乡差距。在PISA测验中,芬兰校际差距全球第二小,不到5%。不论是首都赫尔辛基,或是偏远北极圈的中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