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过滤装备
新型过滤设备
板框式压滤机:
它由多块带棱槽面的滤板和滤框交替排列组装于机架所构成,滤板和滤框的个数在机座长度范围内可自动调节,一般为10-60块不等,过滤面积约2-80m2。板和框的四角开有小孔,组装叠合后即分别构成供滤浆、滤液、洗涤液进出的通道,操作开始前,先将四角开孔的滤布盖于板和框的交界面上,借手动、电动和液压传动使螺旋杆转动压紧板和框。
回转真空过滤机:在水平安装的中空转鼓表面上覆以滤布,转鼓下部浸入盛有悬浮液的滤槽中并以一定转速转动,转鼓可非为12个扇形格,每格与转鼓端面上的带孔圆盘想通,此转动圆盘与装于支架上的固定盘借弹簧力紧密叠合,构成非配头。转鼓表面每一格按顺时针旋转一周,相继进行着过滤、脱水、洗涤、卸渣、再生等操作。当转鼓的某一格浸入液面下,与此格想通的转盘上的小孔即与固定盘上的槽1想通,抽吸滤液。当此格离开液面时,转鼓表面与槽2想通,将滤饼中的液体吸干。当转鼓继续旋转时,可在转鼓表面喷洒洗涤液进行滤饼洗涤,洗涤液通过固定盘的槽3抽往洗液储槽。与4想通,借压缩空气吹卸滤渣。卸渣后的转鼓表面在必要时可由固定盘的孔5吹入压缩空气,以再生和清理滤布。
折带式转鼓真空过滤机:与刮刀式真空过滤机一样,其主要组成部件包括转鼓、分配头,料浆及搅拌器。滤布不是固定在转鼓上,而是在转鼓及导向辊的带动下运动,过滤时,转鼓浸在料浆中,随着转鼓的回转,搅拌器可使料浆保持悬浮状态。在真空作用下, 固体颗粒被吸附在滤带上,滤液则透过滤布,经转鼓内部管线汇集到分配头,然后排出。滤带离开转鼓后,带着滤饼向卸料辊移动,利用在卸料滚处的突然转向卸除滤饼。滤饼卸除后,滤带随即进入洗涤槽,在这里得到洗涤喷嘴的两面冲洗,然后经过防偏装置返回转鼓面,开始新的过滤过程。滤布在离开转鼓后得到充分的清洗,因此过滤效率比较高,滤饼含液量较低,适宜于处理固体颗粒细。粘的稀薄料浆
预涂层转鼓真空过滤机:
将原转鼓真空过滤机有格改为无格,滤布外吸附50mm硅藻土进行过滤,当滤渣阻碍过滤、真空度增到一定数值后,刮刀自动进刀0.2mm左右将物料刮下,使滤面常新,连续过滤。该机的主要特点是滤饼层很薄,自动化程度高,连续操作,生产能力大,操作维修方便。
圆盘转鼓真空过滤机:是将数个过滤圆盘装在一根水平空心主轴上组成的真空过滤机,其过滤动力也是来自于真空造成的压力差,每个圆盘又分成若干个小扇形过滤叶片,每个扇形过滤叶片即构成一个过滤室。与转鼓型的基本区别是过滤元件,而原理方面则是一致的。
陶瓷圆盘过滤机:将毛细效应原理应用于脱水过滤,用亲水陶瓷烧结氧化铝制成陶瓷过滤板,取代传统的滤片和滤布。
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由橡胶滤带、真空箱、驱动辊、从动辊、进料槽、滤布调偏装置、滤布张紧装置、驱动装置、洗涤装置和机架等部件组成,首先料浆经进料装置均匀分布到移动的滤带上,料浆在真空的作用下进行过滤,抽滤后形成的滤饼向前行进接受洗涤。洗涤后的滤饼再次经真空脱水、吸干、运行至滤布转向处,依靠自重卸除,滤袋和滤布在返回时经洗涤获得再生。
管式压滤机:管式压滤机由一根或多根钻孔管组成,这些管由支撑板支撑排列在受压的筒体容器内,有卧式和立式两种类型。
优点:更换过滤介质容易,过滤周期可根据需要调节,滤饼损失量小,滤液在壳内容易排净,得到的滤饼含湿量小且维修方便。
缺点:更换介质等需人工操作,密度大的颗粒可能沉积在封头与管板组成的加料室内。
适用:小型工厂和中试场合,过滤较细颗粒物料。
离心过滤机:该类机充分利用重力和离心力场,间歇式:操作特点:间歇进料、间歇卸料。按结构形式可分为三足式、上悬式、卧式刮刀离心机、翻袋式离心机等;
连续式:按照卸料方式又可分为活塞推料、离心卸料、振动卸料、进动卸料和螺旋卸料等。
膜过滤技术:膜分离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的分离、浓缩、提纯及净化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已得到广泛应用。膜过滤技术包括微滤(0.02-2.0μm)、超滤(0.002-0.2μm)、反渗透(5-15埃)、纳滤(15-30埃)及离子交换等。与传统的分离过程相比,具有无相变、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能耗低和对所处理的物料无污染等优点。
超滤和微滤采用“筛分”原理分离,即认为膜具有无数微孔,这些实际存在的不同孔径的孔眼,像筛子一样截留住直径大于孔径的溶质和颗粒,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反渗透是与自然渗透过程相反的膜分离过程,都是通过半透膜来完成的。在浓溶液一侧施加比自然渗透压更高的压力,迫使浓溶液的溶剂反向渗透过膜,流向稀溶液一侧,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性质有关而与膜无关。物质迁移过程常用氢键理论、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理论、溶解扩散理论来解释。
纳滤又称低压反渗透,分离性能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允许一些无机盐和某些溶剂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目的。兼有反渗透和超滤的工作原理。
研究趋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