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巧家县小河镇炉房沟泥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措施探讨
云南巧家县小河镇炉房沟泥石流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探析 摘要:以云南巧家县小河镇炉房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和气象水文四个方面分析了该泥石流的成因,同时总结出泥石流形成的基础条件及主要诱导因素。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等均满足泥石流的形成,且形成条件充分,一旦作为诱导因素的水源条件满足泥石流形成条件,就可能再次爆发泥石流,最后根据该泥石流的危害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debris flow in Lufang furrow as an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four aspects that are the topography,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stratigraphy lithology,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the causes of the debris flow hazard are analyzed, and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formation mudslides and main inducing factors are summed up.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terial factor, and physical feature satisfy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debris flow in the valley, and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re sufficient. If the water factor satisfy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debris flow in the valley, it may break out debris flow again. This research is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the prediction and mitigation of debris flow hazard in Lufang valley.
关键词: 泥石流;炉房沟;成因分析;防治措施
Key words: debris flow;Lufang Valley;cause analysis;prevention and cure
中图分类号:P64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291-03
0 引言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是一种含饱和或过饱和的高浓度碎屑物沿侵蚀坡面和陡峻沟床流动的流体[1],其发生常具有突然性、间接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常给山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小河镇炉房沟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北东部的牛栏江西岸,为牛栏江一级支流,地理坐标:北纬27°10′~27°18′,东经103°04′~103°12′。据统计,小河镇炉房沟自1953年以来曾发生过多次洪水及泥石流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损毁房屋多间,毁坏农田上千亩。2010年“7.13”洪涝泥石流灾害,共造成19人死亡、26人失踪、43人重伤,受灾人数达1200余人,冲毁房屋16户128间,预计经济损失达1.8亿元,此泥石流危害性等级为特大型[2]。为此,研究该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并制定合适的治理措施就显得相当重要
1 泥石流成因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及地质资料等分析,该泥石流的形成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人类活动和气象水文四个方面
1.1 地形地貌 炉房沟位于牛栏江左岸,流域面积79.943km2,以构造侵蚀、溶蚀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地形起伏大,地势西高东低,地形由西向东陡倾,地势起伏不平,相对高差3290m,高差大,具备水动力条件。炉房沟南支沟主沟长约7.03km,平均纵坡降约206‰,北支沟主沟长约10.04km,平均纵坡降约184‰,纵坡降均较大,迳流侵蚀作用较强。炉房沟上部及中部沟谷横断面多呈“V”字形,两岸坡坡度一般大于40°,局部陡坡可达60°~70°,形成危岩陡壁,岸坡冲沟较发育,冲沟溯源、侵蚀作用强烈,各种地形条件有利于雨洪汇集和固体物质启动,从而形成泥石流(炉房沟地区卫星图见图1)
1.2 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 研究区区域构造上属川滇经向构造体系,位于川滇经向构造带北段东缘与东侧滇东“多”字型构造的结合部,构造以北西向构造为主,南北向构造和北东向次之;断裂为主,褶皱次之(见图2)。断裂、褶皱是泥石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