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播学概论讲稿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都是老熟人了,自我介绍就免了。不过,在上课之前,我先提几点上课的要求。一是纪律。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遵守最基本的课堂纪律,当然,和综合大学的课堂比起来,同学们的纪律性绝对是杠杠的,不过,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课堂上尽量不要和周公交朋友,当然,我也尽量不把课上成催眠曲,不给周公同志送资源。二是自由。大学课堂应当是自由的课堂,是不同思想不断碰撞的课堂,我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你的看法也不一定没有道理,希望同学们能放开想象力,能积极提问交流,有任何问题 ,你随时可以举手打断我,我不怕你们的问题为难我,我更怕连为难的机会同学们都不给我。三是勤快。我记得在你们刚进校的专业介绍会上,高主任送了你们几个字,其中一个就是“勤”字,勤动手写写文章,勤动眼看看书籍,勤动脑思考问题,勤动嘴提问交流,勤上网关注信息……俗话说天道酬勤,换句话说,勤字和你的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
接下来说说我们的课程。教材你们都拿到了,传播学概论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程,后面我们要上的新闻发言人、舆情引导等课程都会用上里面的一些理论。既然是概论就是偏理论的东西,一旦说到理论,就和枯燥、乏味、单调等等词汇有所牵连了,当然,大家也别想得太难过,到底这门课好不好学,我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留点悬念比较好,要不然这接下来的一学期也太难过了。我们的教材使用的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第二版,11年出版的,对于传播无处不在的、时时翻新的传播学而言,时间上算不得新鲜,但是,就传播理论而言,已经很久没有更新的、更有权威的新的传播理论诞生了,我们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沿用的还是那些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所以单纯从这方面来说,时间还是可以的。而且,这本书写的还是很有水平的,应该说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是国人编写的教材里面最好的,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浙大新闻系的一位教授说的,内容比较全面,有系统性,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可读性,我建议大家还是抽时间好好看看。我上课一般挑重点的讲,不可能把书上的内容都给你们介绍了,大家都看的懂字,我纯粹讲教材就没有意义了,但是考试还是要以教材为依据的。
除教材之外,还给大家列了几本参考文献,邵培仁编的《传播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郑保卫当代新闻理论新华出版社 2003喻国明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华夏出版社 2005Communication的对译词。源于拉丁语中的communication和communis。在中文里,传播有传达、传染等含义。而Communication的含义包括了传达、传染、通信、交流、交通等。从词意上来讲,这两个词的含义并不完全对等。从学理上看,界定传播的概念有两种传统,一是社会学传统,一是符号学(语言学)传统。社会学家库利在定义传播的时候,强调的是传播的社会关系性。他认为,传播是人与人关系的用意成立和发展的机制。而符号学家皮尔士则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他认为,传播即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只有通过“像”或者符号才能得到传达。其实这都是传播,只是不同的角度而已。从社会角度而言,没有传播,我们肯定不能好好的交流了,也不要想好好的谈恋爱了,就算是动物,还还得依靠气味来判断呢。而在传播过程中,如果没有符号,没有具有意义的符号的传递,那传播也是不成立的。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我们现在的网络,声音、文字、气味、动作……这些都是符号。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其实关于传播,不同的学派,也有不同的定义。我相信我们区队没有不玩微信的人吧,有一个动作我相信大家都做过,那就是看到自己喜欢的,或是有价值的,总喜欢做一个动作,分享到朋友圈。这其实就是共享说,施拉姆认为“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努力共享的信息,思想或态度。”其实不难理解,就拿我们的分享到朋友圈来说,你选择分享的动因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就是希望把我认为好的信息传给朋友们,因为在我看来,这样的信息或许对我的某一个朋友有用。前段时间,我在网上搜集资料的时候无意间找到了名家朗诵名篇的资料,我知道郑正平老师和孟羽中老师都对这个感兴趣,而且他们在教学中或许用得上,我就顺手发连接给他们了。这就是共享。我的硬盘(500G+1T)里面有很多资料,同学们如果感兴趣也可以过来淘宝。分享其实是一种境界,常在群里面看到同学们在吼“寝室有杨梅、寝室有什么什么”,同学们都是高境界的人,不过现在的小孩,很多都养成了吃独食的习惯,不好不好。不过,说起来共享说是很有道理,不过难道共享说就没有缺陷了吗?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很好,尽管施拉姆是我们传播学之父,但大家的学说也不是都是完美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