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南某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与`蔬菜重金属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价
湖南某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及蔬菜重金属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价 摘要:以湖南省某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和蔬菜受重金属污染为研究对象,采集该区域内的45个土壤样和34个蔬菜样,测量样品中重金属(Cu、Pb、Cd、Hg和As)的质量分数,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采用健康风险评法评价了4种暴露途径下(土壤/蔬菜经口摄入、土壤经皮肤接触和土壤经呼吸接触)各污染物对人体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研究表明: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该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主要受到Cd、As和Pb的污染,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CdAsPbCuHg。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1.98,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As,其次为Ad和Pb。各污染物在4种暴露途径下的总非致癌风险是10.4,为不可接受风险,其中Pb、Cd和As的非致癌风险大于1,各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依次为AsPbCdHgCu,各污染物在蔬菜经口摄食途径下的总非致癌风险对HI总的贡献率最大,为97.1%。Cd和As在4种暴露途径下的总致癌风险是1.2×10-2,为不可接受风险,Cd和As的致癌风险均大于10-4,且AsCd,污染物(Cd和As)在蔬菜经口摄食途径下的总致癌风险对R总的贡献率最大,为91.6%。关键词:农田土壤;蔬菜;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001-06
1 引言
健康风险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旨在识别环境中可能的风险源,评价其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暴露途径以及定量评价暴露结果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程度。同时,它把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联系起来,定量地描述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估算有害因子对人体危害发生的概率。通过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可以直接得出环境质量的综合结论,确定污染物的主次及治理的优先权,从而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和主要决策对象
本文以湖南省某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及蔬菜的重金属污染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重金属Cu、Pb、Cd、Hg和As的质量分数,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以下简称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内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对周边居民4种暴露途径(土壤经口摄入、土壤经皮肤接触、吸入土壤颗粒物及经口摄食蔬菜),采集该区域内的45个土壤样和34个蔬菜样,测量了样品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基于此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旨在全面了解该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不同暴露途径下土壤及蔬菜中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及致癌风险,以期为尾矿库的风险防范及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采集与制备
由于该尾矿库处于湘江某市段上游的S型弯道内,北距湘江2km,南、西距湘江5km该尾矿库北侧为一湖泊,西侧为工厂企业。土壤样品和植物样品按常规标准法取样,采用GPS定位,样点布局考虑当地特殊地形与土地利用方式(部分区域为山地与夏季时令用地),布设45个采样点,合计45个土壤样和34个蔬菜样,如图1。土壤:用塑料铲采集0~20cm耕层土壤,每个采样点采用对角线法采集3个子样,组成一个混合样,带回实验室经自然风干后,经四分法分出500g土样研磨,过200目(粒径:0.075mm)尼龙筛,装磨口玻璃瓶待测。蔬菜:每个采样点采集3~5株合成1个混合样(同时采集蔬菜根际土壤样品),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二次蒸馏水淋洗2~3遍,吸干表面水分称其鲜重,然后放置烘箱中105℃杀青30min,并于75℃烘干至恒重,称其干重以测定蔬菜含水率。烘干后的样品用研钵碾碎,过20目(粒径:0.830mm)尼龙筛,装自封袋中置于干燥器内保存待测
2.2 样品前处理
样品分析主要采用密闭微波消解的方式消解,消解样品质量为(0.25±0.0005g),消解液:土壤样品为8mL硝酸+2mL氢氟酸,植物样品为8mL硝酸+0.5mL氢氟酸
2.3 检测方法
Cu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测定,Pb、Cd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测定,仪器型号:PinAAcle 900Series;As、Hg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GB21191-2007)测定,仪器型号:AFS-830。检出限如表1
2.4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Cu、Pb、Cd、Hg和As根据《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2-2006)中的限量标准进行污染等级评价
2.4.1 单因子指数法
单因子指数法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对土壤中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分别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因素.doc
- 浅谈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doc
- 浅谈英语教学互动中英语思维培养.doc
- 浅谈英语课堂上素质教育.doc
- 浅谈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入门.doc
-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策略渗透问题与`对策.doc
- 浅谈草坪养护与管理.doc
- 浅谈营业抄核收管理效能监察工作中存在问题.doc
- 浅谈营改增对运输业影响.doc
- 浅谈营改增对我国建筑业影响与`应对措施.doc
- 《GB/T 4340.2-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df
- GB/T 4340.2-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GB/T 45284.5-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284.5-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pdf
最近下载
- 软件设计服务合同.docx
- 工程制图与AutoCAD习题集(第2版)习题答案.pdf
-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 (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df VIP
- 超级猩猩健身房品牌手册.pptx VIP
- 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的创新路径与案例.docx VIP
- 智算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消费品以旧换新策略的实施案例分析与借鉴.docx VIP
- 基础护理学课件 14.第十四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ppt
- 电动港机装卸机械操作工(门机)技能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考点21:学会拓展延伸-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