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问题品格与力量.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直面问题品格与力量

直面问题的品格和力量   内容提要本文作者通过对第26届中国新闻奖部分一等奖作品的分析,强调新闻作品不仅要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指向”。更要把脉问诊,激浊扬清,理性深刻回答问题。这才是中国新闻奖作品,也是任何一件优秀新闻作品的“优秀”所在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问题意识品格力量 参加第2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工作,我有幸从作品中,从其他评委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特别是对部分一等奖获奖作品的热烈讨论和深入分析给了我启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新闻敏锐地直面问题的品格和力量 一、可贵的“问题意识”“问题指向” 今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呈现中国新闻界在这一方面长期的努力及今后需要坚持不懈、发扬光大的职业精神,第26届中国新闻奖推送参评及获奖作品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都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本届一等奖获奖作品共40件,其中具有鲜明“问题意识”“问题指向”的作品多达15件,即: (1)五问中国经济(深度报道,人民日报); (2)大国工匠(电视系列,央视) (3)漠视生命是最可怕的沉沦(文字评论,衡阳晚报); (4)为什么2元钱的“救命药”没有人做?(文字系列,工人日报); (5)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广播系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6)寻找方大曾――两代记者穿越时空的对话(广播访谈,宁波广电); (7)政府敢啃“硬骨头”,市场才能有“肉”吃(网络评论,新华网); (8)马氏“兄弟”跨越20年的诚信, (文字通讯,河南日报); (9)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报纸副刊,光明日报); (10)大活人自证活着是何方规矩 (新闻漫画,新华日报); (11)“视点”(新闻名专栏,经济日报);“ (12))“广安观潮”(新闻名专栏,中国纪检报); (13)“啄木鸟在行动”(新闻名专栏,南昌日报); (14)“世相”(新闻名专栏,中国互联网新闻中 (15)独立调查”(新闻名专栏,大众网) 呈现上述篇目,对新闻作品获奖,尤其是获得一等奖,业内通常有一种感叹:独家的“采访优势”和独特的新闻素材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中国新闻奖获奖因素的全面认识,其中“问题意识”“问题指向”至为关键。能够敏锐地直面现实,直面时代变革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局于一隅的地方和行业媒体,同样有机会在参评中拿出有竞争力的优秀作品 二、把脉问诊,激浊扬清,理性深刻回答问题 泛泛地提出问题,浅尝辄止或语不惊人不罢休地点评问题,甚至是为了表达立场和态度敷衍地回答问题,这样的新闻作品在受众眼里尤如过眼的烟云。在新媒体、自媒体风起云涌的时代,面对日益深入到生活之中的网络和移动端屏读,如果报纸、电台、电视台等通常所说的传统媒体也如此“附会”,将难以避免了无声息地湮没在信息传播的大海之中。不同的是,本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众多的获奖作品面对的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沉淀在人们心里的问题,有疑虑,出现了病灶,媒体有能力拿出“问诊”的好作品 《五问中国经济》(人民日报)是一篇厚重的深度报道,所问所答正是当下人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一问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二问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三问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四问经济运行风险防控;五问宏观调控着力点,作品不回避矛盾,述评真实、理性、切中要害。如提到当时广义信贷和非金融类企业债务余额在GDP的占比,“在世界上处于高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局部风险该释放的也要及时释放,打破刚性兑付”;财政货币政策“不能放水漫灌,而要注重精准滴灌”,强调“归根到底靠创新,靠转方式调结构”,“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劲头”!作品发表后在读者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立即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点名表扬,仅在百度检索页面便超出136万,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累计逾2000万。中财办评价此文“江湖影响大,庙堂感觉好”,“讲清讲透了怎么看、怎么办” 有些具有“问题指向”“问题价值”的新闻作品,乍看初读并没有直接就提出“问题”的形式出现,但无论是当初推送参评,还是最终评定,这些作品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追求,以及弘扬正能量的初衷和效果都深深打动了评委。例如:《大国工匠》(中央电视台),这是自2015年5月1日至10月,央视在“新闻联播”和新闻频道相继推出的特别节目。一时间“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成为社会热议的词汇,仅在新浪微博“大国工匠”话题就高达1.3亿次。央视在送评中国新闻奖的“推荐理由”中特别提到了“空谈误国、实千兴邦”,发人深省、令人思考的传播效果也是这一精彩作品的一大收获 《寻找方大曾――两代记者穿越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