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综合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1 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考题透析] 日新月异的发展,伴随的是更多的不经意的消逝。现代人确要有“对行走在消逝中”的感悟。我们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深深感悟我们也行走在消逝中。高中生虽然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但对万时万物的消逝还是应该有体会的,这题很有深度,很有人文味道,很能拉开考生的水平。 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试题是一个关系型的作文题目。“行走”我们可以理解为“前进”、“发展”、“进步”等涵义,而“消逝”可以理解为“扬弃”、“放下”、“远离”等涵义。二者联系起来看,极富思辩性。  从所给的“行走在消逝中”这个话题来看,主要是要求考生把握二个关键的点,即“消逝”和“行进”。在把握这两个点的基础上,同时要求考生能辩证地分析“消逝”和“行进”的关系。“消逝”的是历史,“行走”的是今天。今天是历史的自然延续,亘古绵延如水流不绝;历史也可能因天灾人祸,中途断绝,而孤存于以往的文明堆积,这无疑又要我们去挖掘探索,继承发扬。当然对这个话题作另一种理解也应该不算失误,那就是侧重于讲消逝,把行走与消逝统一起来,消逝的过程就是行走的过程。 从为这个话题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它告诉我们“消逝”的内容,从具体层面来说,消逝了的可能是个人的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可能是中外皆有的古代文明,如玛雅文明,高昌古国等。从抽象的层面来说,可能是面对一切已往的怅惘伤感,人生无再少的旷达豪迈。正因为所给的提示材料有具体和抽象二个层面相互交织的内容,所以就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可以联系的材料有改朝换代、观念更新、成长心语等等。题目开放了考生思维既可以表现自己思维的缜密,也可以联系自己生活谈论感受,命题很好地综合了思维性、生活性等特点。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社会革新都会有一个发展与保存、重建与扬弃的矛盾,这些矛盾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当然“消逝”有的是成长的需要,有的是历史的选择,有的是自然的更替,还有的是进步的结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惆怅、失落和遗憾,也会有欢呼、惊喜和赞美。 陆机《文赋》说:“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考生面对有限的材料提供的无限的信息和广阔的空间,就要充分发挥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想象的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准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脉搏,展示自己的特长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 茫茫天地,纷纷万物,悠悠千载,遥遥万里,均会消逝或已经消逝。面对这浩瀚无边的消逝了的万物,不能面面俱到,也无法面面俱到地加以描述,只能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叙写。力争以细小的切入点深入下去,以小见大,才便于统摄材料,驾轻就熟,写出有深度有力度的文章。 那么这个细小切入点是什么呢?那就是作文明确要求的三个方面:“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你的真情实感”,“你的思想观点”。众所周知,作文过程中,只有写“自己”的东西才能写得真,写的深,写的美。写人家的东西只会无病呻吟,人云亦云。就算写得文采飞扬,也是隔靴搔痒,不着要害,或许还会落得个华而不实的恶名。 我们有些考生的作文文采斐然,绚烂夺目,铺陈排比,对偶夸张,极尽所能,展示华美,到头来只会落得个低分的下场。究其原因,仅是一点:无真情实感。前几年大力倡导的所谓“文化散文”于今已逐渐沦为被批判的对象,根源也许就在这里。我们学生的文化积累本来不厚,见识本来不广,析理本来不细。说实话,对文化的感悟和把握也未必到位,一味地摹仿文化散文大家的风格,就算你起承转合,跌宕起伏,骈三骊四,华章丽句总是不得要领的,这种文章批卷老师看得多了,无疑会觉得面目可憎。那种“八股文”式的文章要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佳作展示] 例文1 感悟消逝 “顿悟是智者的专利,愚顽如我者只好倚重一个‘渐’字。” --------题记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久别阳光的午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