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方法 一、分清类别 二、知人论世 三、体味意境 四、咀嚼字词 五、了解典故 六、明辨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提问: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参考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005年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鹧鸪天】 黄庭坚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此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类似狂人的形象,抒写了山谷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词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以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高旷理想。在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更妙,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 “愁心”对“好月”相比“秋江”呼应更紧密,且更为工整。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鉴赏两首词中的梅的形象 模拟题 [鉴赏提示] 毛泽东的咏梅词,借梅花的形象,热情地赞扬了革命战士,他们在困难面前,不畏强暴,不怕困难,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陆游的这首咏梅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梅花自况,表现了自己虽屡遭不幸,但决不同 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和虽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的斗 争精神 [答题策略] 1.就诗论诗,不枝不蔓 2.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3.品评技巧,品味语言 4.知人论世,评出特点 5.文学理论,适量点缀 高考是初步鉴赏,强调对诗歌本身特点进行思考作答,无需引经据典,用其它作品比较。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要求,抓住诗歌本身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理性语言要恰当地运用上,可以使答案显得厚实,有深度和力度,技高一筹。 阅读和积累 ——诗歌鉴赏“更上一层楼” 的阶梯。 *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1、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烘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古诗文阅读第二章第3节.ppt
- 古诗歌之表达技巧.ppt
- 古诗歌常见意象归纳举例.ppt
- 古诗生字练习第一个10首.ppt
- 古诗的写作技巧.ppt
- 古诗的动与静.ppt
- 古诗的技巧(好用)41.ppt
- 古诗答题公略汇总.ppt
- 古诗表现手法.ppt
- 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ppt
- 2025至2031年中国异戊酸丁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中考化学(全国)初中化学同步实验课下册实验07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含答案与解析.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庭院温室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化工行业个人工作总结.pptx
- 2025至2031年中国干猴头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座厕产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弹簧辅助开启隔膜阀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学校普通员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pptx
- 2025至2031年中国彩光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PLC西门子实验指导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