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矿山法施工技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铁矿山法施工技术 1.矿山法基本概念 1.1.暗挖法优势、劣势对比 1.2.暗挖法分类 2.矿山法施工方法介绍 3.矿山法施工主要工序 3.1.开挖 微震爆破控制 3.4.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方法 4.矿山法施工监测 监测目的 4.1.地表监测 4.2.初支变形监测 4.3.压力应力监测 4.4.围岩内位移监测 4.6.监测数据处理—回归分析 5.矿山法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对策 5.1.超欠挖问题 5.2.初支背后空洞问题 5.3.钢筋保护层问题 5.4.防水层焊接问题 5.5.二衬密实度问题 5.6.注浆填充、堵水问题 1.地面下沉监测 2.建筑物下沉监测 3.建筑物倾斜监测 4.建筑物裂缝监测 4.地下管线下沉监测 5.土体倾斜监测(必要时) 1.横向间距:隧道至地面45°范围内2~5米 2.纵向间距:建议不大于隧道埋深 3.建筑物重要特征点 1.精密水准仪 2.经纬仪 3.游标卡尺、测缝针等 3.测斜管 监测仪器 测点布置 监测项目 1.精密水准仪 2.收敛仪 3.全断面扫描仪 监测仪器 1.拱顶下沉监测 2.水平收敛监测 3.边墙沉降监测 4.仰拱隆起监测 监测项目 1.钢弦式压力盒 2.液压枕式压力盒 3.钢筋应力计 4.混凝土表面应变计 监测仪器 1.围岩对初支压力监测 2.钢筋应力监测 3.混凝土表面应变监测 监测项目 1.准确反映隧道受力情况 2.指导施工 3.修正设计参数 4.一般用于高地应力隧道 地铁项目很少遇到 监测目的 土体多点位移计 监测仪器 1.反映围岩土体内部位移 2.监测土体内部稳定情况 3.修正设计参数 4.一般用于高地应力隧道 地铁项目很少遇到 监测目的 爆破震速监测仪 监测仪器 4.5.爆破震速监测 1.前三次爆破时 2.爆破参数有修正时 3.爆破点靠近保护对象时 4.其他时间一般每周一次 监测频率 1.控制爆破震动速度 2.评估爆破危害情况 3.指导修正爆破参数 4.一般用于城市建筑物密集地段 监测目的 目的 ◆判断围岩稳定状况 ◆预测最终变形量 ◆寻找合适衬砌时机 ◆新奥法施工采用 回归分析 指数函数 ◆收敛速度快(浅埋隧道) ◆当t=∞时 μ=α ◆用于一般埋深隧道 ◆当t=∞时 μ=α 对数函数 双曲线函数 ◆收敛速度慢(高应力软岩/土隧道) ◆当t=∞时 μ=1/b 超欠挖问题 1 初支背后空洞问题 2 钢筋保护层问题 3 防水层焊接问题 4 二次衬砌密实度问题 5 注浆填充、堵水问题 6 问题描述 开挖面或初期支护轮廓与设计不符,超挖或欠挖 解决对策 1、测量导线控制关 2、开挖面、格栅安装精确定位 3、成型断面检查 4、喷砼表面平整 问题危害 1、超挖造成混凝土回填加大成本 2、欠挖照成二衬厚度不足;处理欠挖易造成坍塌或加大沉降 3、防水层易破裂 产生原因 1、测量控制不严 2、围岩坍塌 3、初支定位不准 4、喷射混凝土表面不饱满 问题描述 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有空隙 产生原因 1、围岩松动,开挖过程中超挖严重 2、喷射混凝土不密实 3、人为回填杂物 解决对策 1、开挖过程中发现围岩松动,加强超前支护,调整进尺 2、初支完成后及时注浆处理 3、杜绝人为因素 问题危害 1、初期支护受力不均,造成破坏 2、造成地表沉降 3、形成水囊 解决对策 1、内侧、外侧均有垫块 2、每环衬砌有一环钢筋精确定位 问题描述 钢筋保护层不足 或过大 问题危害 1、保护层不足造成易钢筋锈蚀 2、保护层过厚使得钢筋受力偏心 产生原因 1、钢筋定位不准 2、欠挖或超挖 * *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度交响”课程 地铁矿山法施工技术 1.矿山法基本概念 2.矿山法施工方法介绍 3.矿山法施工主要工序 4.矿山法施工监测 5.矿山法施工常见质量通病案例与对策 6.矿山法施工作业环境控制及辅助工程 课程 内容 明挖法 暗挖法 盾构法 地下工程 施工方法 高 施工场地要求 高 低 明挖法 盾构法 暗挖法 好 断面灵活性 差 好 中 工期可控性 差 好 大 对相邻工程干扰 大 小 软、中、硬 岩层适应性 软、中 中、硬 易 质量控制 中 难 好 环境、安全 中 差 传统矿山法 采用圆木、型钢、钢轨等形成支架,对开挖面形成强力支承。传统矿山法的依据是“松弛理论”,认为围岩可能由于扰动产生坍塌,支护需要支承围岩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松弛可能坍塌的岩体重量。 在80年代及以前,因施工工艺落后、钢材紧张而普遍采用。 因安全性差,现已完全淘汰。 奥地利学者米勒(Muller.L)发明。在支护手段上,采用喷射混凝土和锚杆为衬砌,把衬砌和围岩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既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又使锚喷衬砌起到加固围岩的作用。初期支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