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抗肿瘤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源快讯—RESEARCH HIGHLIGHTS 抗肿瘤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癌症已经成为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疾 纳米技术等。而主动靶向是利用特殊的生物过 病。肿瘤的非手术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是以 程,如特定酶的性质,抗体—受体等专一性或 李晨曦 杀死癌细胞为 目的。鉴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 选择性,从而达到提高靶点的药物浓度。增强 南开大学 的极其相似性以及更高的生命力,现有非手术 的透过及滞留效应和长循环原理是被动靶向给 疗法需要继续提高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这就 药系统的主要设计理念之一。根据实体瘤丰富 化学学院 要求抗癌药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或靶向传递系 的血管及血管的不连续性,水溶性高分子聚合 统,是 目前制药业和科学家一直面临的挑战。 物等载体对实体瘤有倾向性沉积作用,通常称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组学和蛋白 为增强的透过及滞留效应 (EPR effect )。而 M 质学研究,增进了人们在分子水平对癌症的认 在药物表面连接比如象PEG 、聚氧乙烯等亲水 识,相信不久将会有更多的抗癌药物靶点被发 性聚合物可降低在循环系统内被单核吞噬细胞 U g u 现,同时揭开靶向细胞治疗的黄金时代。 系统捕捉的机会,从而延长保留时间。再通过 R r 透过及滞留效应,有效地蓄积在实体瘤病灶部 O D 肿瘤的靶向治疗是将治疗作用选择性地集 位。 F d 中在肿瘤组织、肿瘤细胞或肿瘤基因,从而降 由类脂质双分子组成 的脂质体 (Li p o - e A t 低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抗肿瘤靶向给药系统 somes) 具有类细胞结构的脂质囊泡。未经修饰 e M g 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有效抗癌 的脂质体是另外一种被动靶向药物载体,可以 r 药物专一性或选择性地输送到肿瘤组织,控制 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脂质体是巨噬细 R a A T 特定生理部位的药物剂量,从而降低抗癌药对 胞的天然吞噬对象之一,给药进入循环系统后 r 非靶点部位的副作用和毒性。 被作为外界异物捕捉而产生靶向性。未加修饰 H e y 的脂质体给药系统的靶向性通常是有限的,要 P c r - n e 抗癌药物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已经有几十 达到组织或细胞水平的精确靶向还需连接一种 a v 年的历史,尽管 目前获药物监管部门批准用于 识别因子,从而变成主动靶向给药体系。亚利 i H c l - e 临床的数 目还很有限,但这些研究已展现出广 桑那大学生物医药工程副教授Marek Ro- C i E t D 阔的实用前景和不可估量的潜力,甚至可能使 manowski和其同事最近发现一种新的脂质体药 n T A 抗癌药的研发发生变革。本文着重介绍现有抗 物输送系统。和其它主动型脂质体靶向制剂一 O n 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理念和研究进展。 样,亚利桑那课题组首先在脂质体表层连接一 I i 种识别分子,通过调整配体分子特异性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