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毅课件-绪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匮要略》选读 临床医学院 胡子毅 目的要求 【掌握】《金匮要略》书名释义、性质、基本内容及主要学术思想。 【熟悉】《金匮要略》编写体例、学术成就。 【了解】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本书特点 名家评论 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自序 “张仲景者,医家之周孔也,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家之六经也。……其《金匮要略》,即所谓《金匮玉函经》也,为后世杂症方书之祖,乃有药味、有方论之《灵》《素》也。” 《魏志·华佗传》载“此书可以活人” 林亿等人称“施之于人,其效若神” 张元素称本书“治杂病若神” 徐灵胎称“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 本篇主要内容 书名释义 成书过程 《金匮玉函要略方》 为《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 共分三卷,上卷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记载方剂及妇科理论和处方。 用于临床,其效若神。 由于是节略本,使用不便,需要整理校订。 整理校订 内容上的变化 删去上卷伤寒部分,保留中下卷杂病和妇人病部分。 补充了一些方剂,附录在每篇之后。 编排上的变化 把下卷的方剂部分,分别列在各种证候之下,编为上中下三卷 题书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主要内容及编写体例 主要内容 全书共25篇,包括内科、外科及妇科等疾病。 共398条、205方、45病、8种剂型 编写体例 以病分篇,采用条文的形式。 有以数病合为一篇者,亦有一病分列一篇者。 各篇内容 第一篇属于总论性质,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第2至17篇,大体论述内科病 第18篇为外科病 第19篇将不便归纳的病放在一起 第20至22篇为妇科病 第23至25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 编写体例 分篇目的 有利于区别有关病证的异同,便于掌握他们的辨证施治规律。 合篇原则 以病机相同,证候近似或部位相近者分别加以归纳。 单独成篇 独立性较强,或临床表现有较为鲜明特殊性的疾病。 学术特点 辨证方法 原书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认为疾病证候的产生,都是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应。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 在辨证的同时也强调辨病 金匮强调脏腑辨证的表现 强调脏腑辨证的表现 首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命名 以脏腑经络分内因外因 根据脏腑相生相克的关系,预防疾病的发展 不少疾病以脏腑经络为辨证纲领 预后强调脏腑有别 脉学特点 凭脉辨证 窥测病势传变,估计预后 阐述病机,指导治疗 诊脉部位运用各有不同 凭脉辨证 以脉之浮沉辨饮邪之偏表偏里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从脉的有力无力来辨别肺痿和肺痈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从脉的数迟推论病性寒热之偏盛 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 预测病势传变预后 血痹虚劳病篇 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呕吐哕下利病篇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痰饮咳嗽病篇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 阐述病机,指导治疗 如中风历节病篇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如呕吐哕下利病篇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 诊脉部位运用原则 治法特点 治未病 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治疗未病脏腑 治病求本 重视人体正气,重视补益脾肾 因势利导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灵活运用八法 方药特点 总的介绍 金匮前22篇为205方,后3篇为57方,共载方262首。 在前205方中,有附方22首,有5方有名而无药物。 205方中共用药155味。 方药的具体特点 方的特点 药的特点 方的特点 疗效高,收效快 效如桴鼓、覆怀而安、一剂知,二剂愈 药物少 有70方药物不超过5味药 配伍严 如黄土汤用黄芩;麦门冬汤用半夏 重视药物剂量 古人不传之秘在药量 药的特点 重视单味药物的主治功能 如苦参、百合、常山、蜀漆等 注重药物经过配伍所发生的协同作用 如桂枝、麻黄、附子的使用 注重药物在方剂中的加减变化 如小青龙汤的加减变化 重视药物的炮制、煎煮方法 如附子、乌头等 金匮与伤寒的联系 联系 金匮要略,仲景治杂病之书也,与伤寒论相表里,然学者必先读伤寒论,再读此书,方能理会。 不同 辨证纲领 用药方面 金匮与伤寒的不同 辨证纲领 一以脏腑辨证为重,一以六经辨证为主;一着重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一则着重在辨证;一以脏腑生克为传变规律,实则相克而传,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