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实验设计课件
条件之间的污染 * 如果可能,你你愿意用被试间还是被试内? * 小男孩DB,盲视 * * 广告:涂抹后美白,但有可能是化妆 小奥尔波特的恐惧实验,证明撤销很难做到 吃药 * 自变量水平数为奇数时,使用正反两个方阵 五个变量的平衡的拉丁方设计 测试顺序 被试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A 1 2 5 3 4 4 3 5 2 1 B 2 3 1 4 5 5 4 1 3 2 C 3 4 2 5 1 1 5 2 4 3 D 4 5 3 1 2 2 1 3 5 4 E 5 1 4 2 3 3 2 4 1 5 3、评价 (1)优点 ①较好控制被试变量(个体差异) ②节省人数 (2)缺点 可能验处理间相互污染(顺序效应) 有些实验不适用被试内设计: 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间的差异; 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不宜使用。 被试内设计举例(1) Sackheim,Gur和Saucy(1978)使用被试内设计研究人的两侧面孔在情绪表达强度上的差异。 Sackheim和他的合作者利用一个人的一侧面孔和其镜像重新构成一张完整的面孔的照片。上图为三种实验材料。 (三)混合设计 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 一般说来,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对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 混合设计举例 1 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回忆与他们当前情绪致的信息。因此当心情愉快时,容易回忆快乐的事情,心情沮丧时容易回忆出悲伤的事情。 混合设计举例 1 研究中,实验者使用诱导法创设了一个被试间变量:情绪高兴组和情绪沮丧组。 然后给所有人呈现一个词单,其中包括一些积极、令人愉快的词汇,也包括一些消极的、令人沮丧的词汇。最后,分别记下被试能回忆的正向情绪词数和负向情绪词数。 正向情绪词 负向情绪词 愉快组 70 23 沮丧组 48 35 被试间因子:愉快组和沮丧组 被试内因子:正负向情绪词 混合设计举例 2 用混合设计的方法比较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记忆成绩。 假设:抑郁者比非抑郁者对于未完成的记忆任务的记忆效果更好。 实验中,要求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完成20项记忆任务,其中,10项记忆任务在完成之前被打断。在全部任务完成后,要求被试回忆记忆任务的名称或尽可能多地描述记忆任务。 第三节 小样本设计 小样本设计 心理学的典型实验是测量大样本的行为,这是因为大样本能够消除被试个体差异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临床心理学家希望确定某种疗法的效果却又只有一两个患者时,只能应用小样本设计。 小样本设计是被试内设计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极少的被试或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 由于测试的人数少,因此需要相当经济和高度控制的实验者中对每个被试进行大量观察,并进行记录。 (一)ABA设计 ABA设计典型实验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建立基线; (2)施加自变量; (3)消除自变量。 单被试实验设计中,凡是没有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都用字母“A”表示;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用字母“B”或其它字母表示。 ABA设计 ABA设计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是:B阶段的治疗效果应该是不持久的,只有这样,当治疗结束后,被试行为才能回到治疗前的基线状态。但是很多时候,这一前提难以满足,即治疗的痕迹很难消除回到从前状态。基于此,研究者提出多基线设计。 (二)多基线设计 补充实例1——被试内多基线设计 某被试缺少与父母、同学、老师的正确交往行为。干预的目标让其建立正确的交往行为反应。 训练前对与父母、同学、老师的交往行为进行基线观察; 第一个阶段只对与父母交往行为进行训练,看其行为的变化。并对其它两种行为仍做基线观察; 第二阶段对与同学交往行为进行训练,然后记录其行为方面的变化。此时对于与父母交往时干预后的行为仍做记录,对与老师的交往行为仍做基线观察; 第三阶段对与老师的交往行为进行干预,看其干预后的变化,并对另外两种行为进行观察。 补充实例2——被试间多基线设计 三个有强迫症的被试,通过某种方法的干预来治疗强迫行为或思维。 第一阶段对三个被试进行基线观察,记录其每天强迫行为出现的频率(可以让被试自己报告,周围人报告,以及主试自己观察来进行)。基线稳定一段时间后,对第一个被试进行干预,观察记录被试1的行为变化,同时仍对被试2和被试3进行基线观察。 第二阶段对被试2干预,对被试1、3进行观察; 第三阶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