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秋医疗与社会
2010年秋醫療與社會
開學第一週(9/13/2010):課程介紹
教學目標:
介紹本週課程大綱與課程設計
訪談法以及研究倫理的介紹
指定閱讀:
吳嘉苓,2010,「訪談法」,頁XX—XX於研究方法(瞿海源、畢恆達編)。台北:東華。
小組討論上課活動
小組成員自我介紹
理解病患與使用者: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觀點
單元一(9/20/2010):病痛與污名
教學目標:
區分醫師診斷的「疾病」(disease) 和病人感受的「病痛」(illness)
增加「污名化疾病」相關知識
同理污名化疾病的病痛
檢視自我對於污名化疾病的誤解與偏見
增進去除疾病污名的技能
閱讀及影片資料:
凱博文原著,2005,《談病說痛—人類的受苦經驗與痊癒之道》,台北:桂冠。
賴其萬,2004,《病人心、醫師情:我的癲癇病友》,台北:天下遠見。
2009年亞洲醫學生會議在台灣舉行,主題為污名化疾病。參加2009年亞洲醫學生會議的各國學生代表,拍攝了關於自己國家較著名的污名化疾病的紀錄片。
和污名化疾病有關的電影: 費城,象人,不要傷害我小孩等,討論題綱可以參考以下課程網站:
課前準備:
觀賞 “我的愛滋朋友” 紀錄片(.tw/ct.asp?xItem=9626ctNode=1072mp=220)
或其他污名化疾病相關的影片
尋找一位適合的受訪者,未來三週能夠訪談其生病以及求醫經驗。我們希望透過這個作業,連結個人的生病經驗與廣大的歷史社會,從文化價值以及社會結構的角度,來理解病患的經驗。每週都會針對這個訪談作業來設計相關活動,最後成果為兩千字的報告。
小組討論課活動
討論「我的愛滋朋友」。建議小組討論題綱:
以影片、閱讀、訪談的實例說明,污名化疾病的病人可能遭受的病痛。可以從家庭、社交、生活、工作、醫療各方面來探討。
以影片、閱讀、訪談的實例討論,醫療人員如何加深污名化疾病的病痛
發揮你的創造力思考,醫學生如何減輕污名化疾病的病痛?
報告每人預計訪談的對象,其基本資料。
單元二(9/27/2010):健康與社會不平等
教學目標:
提出社會結構與文化對於分析健康不平等的方式
介紹台灣與其他各地健康不平等的現象與案例
討論生物醫學模型對於探討疾病成因的貢獻與侷限
全民健保與促進健康平等的關連性
指定閱讀:
1. Marmot, Michael. 2005. “Social Determinant of Health Inequality.” Lancet 365: 1099-104.
2. 呂宗學,2008,「健康的社會不平等:以事故傷害為例」,頁213-222於《》蔡友月,2007,〈遷移、挫折與現代性:蘭嶼達悟人精神失序受苦的社會根源〉,《台灣社會學》,131-69。《》
單元三(10/4/2010):醫用關係
教學目標:
探討醫用關係的分析角度
介紹醫病溝通的新取向
討論充權取向的病患參與模式
指定閱讀:
Charles, Cathy, Tim Whelan and Amiran Gafni. 1999. What do we mean by partnership i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treatment.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19:780-782.
Brittan, Nicky et al. 2000. “Misunderstanding in prescribing decisions in general practice: qualitative study.”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20:484-488.
成令方,2008,「醫病關係的新視角:醫『用』關係」,頁126-135於《》
單元四(10/11/2010):病患權益促進與NGO論壇
教學目標:
瞭解台灣病患權益運動的發展
透過重要的病患權益促進團體,瞭解目前病患權益促進運動的主要訴求與改革方法
思考醫事人員如何參與病患權益促進
指定閱讀:
1. 各NGO提供的相關資料。
論壇與談人
1.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梅君
2.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
3.?
4.?
與談內容
1. 各NGO在
課前準備:
完成病患的訪談報告,請打字,歡迎附上相關圖表與圖像資料,文字最少為兩千字。
小組討論上課活動:
1. 繳交訪談病患的書面報告。
2.方案設計:就訪談的初步發現,探討是否可能透過哪些管道,形成可以促進病患權益的方案計畫。
理解醫療專業: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觀點
單元一(10/18/2010):社會對醫師專業素養的期待
教學目標:
透過閱讀及訪談瞭解社會對於醫師專業素養的期待
瞭解目前醫學教育對於醫師專業素養培育的主要方法
思考醫學生如何培養/促進醫學專業素養
4. 醫學生行動參與的分享與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