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世说新语》一则浅谈南朝道教
从《世说新语》一则浅谈南朝的道教 摘 要: 道教在东晋南朝时期获得较大的发展,在整个东晋南朝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完善了其宗教体系,而且在与佛教、儒教的争论与竞争中吸收佛儒教义,使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东晋时期,道教与政权、士族的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使道教在发展中不断规范化,与统治者结合,从而使道教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道教 士族 佛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而道教也在经历汉末的发展之后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以《世说新语》的一条记载为出发点分析南朝道教的发展
一、王氏信道情况分析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馀事,惟忆与郗家离婚。”王氏谱曰:“献之娶高平郗昙女,名道茂,后离婚。”献之别传曰:“祖父旷,淮南太守。父羲之,右将军。咸宁中。诏尚余姚公主,迁中书令,卒。”
《世说新语》此条记载是指王子敬在病笃之时,道家上章首过的要求,回忆其平生的异同得失时的记载。其中“道家上章应首过”可以看出王子敬是道教的信徒。按余嘉锡笺疏注曰:“此篇言语篇注引晋安帝纪曰:凝之事五斗米教。孙恩之攻会稽,凝之谓吏民曰:不须防备,吾已请大道,许遣鬼兵相助,贼自破矣。即不设备,遂为恩所害。”①《晋书》卷八○《王羲之传》中附《王凝之传》中载:“王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凝之弥笃。”②这里的五斗米道概是指道教,而在同传中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③同卷《许迈传》有云:“许迈,字叔玄,一名映,丹阳句容人也。家世士族,而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未弱冠,尝造郭璞,璞为之筮……父母既终,乃遣妇孙氏还家,遂携其同志遍游名山焉。初采药于桐庐县之桓山,饵术涉三年,时欲断谷。”④从许迈的传记可以看出他与王羲之的共同之处,即是家世士族,不乐仕途,又同喜于修道之术。而羲之去官之后,又与道士许迈公修服食,可见修服食在当时应属较普遍的修仙方式。可以看出在东晋时期,道教的影响力还是较强的
在《世说新语》的笺疏里有李祥云:“案隋书经籍志道经有诸消灾度厄之法。依阴阳五行术数推人年命,书之如章表之仪,并具贽币,烧香陈读云:奏上天曹,请为陈厄。谓之上章。后汉书皇甫嵩传: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⑤从此条笺疏可以推断,道家的首过应该是其信道信徒修行的方式之一,而凝之在病笃之际上章首过亦是如此
二、东晋时期士族与道教的关系
东晋时期道教与士族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世说新语》中记载的王氏世事五斗米道的情况绝非是仅在王氏家族里出现。查阅史料发现,东晋时期,士族与道教的关系较密切,道教一度渗透到东晋政权之中。《晋书》卷六七《郗鉴传中附郗?执?》中载:
?郑?字方回。少不交竞,弱冠,除散骑侍郎,不拜。性至孝,居父母忧,殆将灭性。服阕,袭爵南昌公,征拜中书侍郎。骠骑何充辅政,征北将军褚裒镇京口,皆以?治?长史。再迁黄门侍郎。时吴郡守阕,欲以?治?太守。?肿砸宰释?少,不宜超莅大郡,朝议嘉之。转为临海太守。会弟昙卒,益无处世意,在郡优游,颇称简默,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恂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绝谷,修黄、老之术。后以疾去职,乃筑宅章安,有终焉之志⑥
《晋书》卷七九亦载:
初辟司徒府……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⑦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东晋时期士族信道的现象较普遍,这种情况在孙泰、孙恩等开始利用道教来动乱以后逐渐发生变化。《晋书》卷一○○载:
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于时朝士皆惧泰为乱,以其与元显交厚,咸莫敢言。会稽内史谢?发其谋,道子诛之
及桓玄用事,恩复寇临海,太守辛景讨破之。恩穷戚……余众复推恩妹夫卢循为主。自恩初入海,所虏男女之口……前后数十战,亦杀百姓数万人⑧
由此可见,在东晋中后期,道教被用于反对东晋政府,士族成员遭到屠戮,但与此相反的是,虽然王凝之知道孙恩作乱,却仍把希望寄托在道教的鬼兵之上。可见东晋士族对待道教的心理态度是矛盾的,正是这种矛盾的变化促使道教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改变其与统治者和士族之间的关系
三、东晋南朝时期道教发展情况
东晋南朝是一段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道教由于门阀政治的改造,经历一番重大的变革,从早期原始幼稚的五斗米道发展演变为完备成熟的宗教,从主要传播于民间的道团上升为官方承认的正统宗教,当时中国的南方,是道教发生变革的主要地区
东晋以后新出的道经以《三皇经》、《灵宝经》、《上清经》这三组道经最重要,即三洞真经。此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