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人俞与题画诗刍议
元人俞和题画诗刍议 摘要:中国的题画诗滥觞于六朝,发展于唐宋,到了元代,出现了极盛局面。俞和是元代后期诗人。俞和的题画诗至今研究尚少,本篇就图景的再现、归隐之情的表达的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俞和题画诗的特色
关键词:元代诗歌;俞和;题画诗
中国的题画诗滥觞于六朝,发展于唐宋,到了元代,出现了极盛局面。[1]在海峡两岸第一本元诗研究专著中,台湾学者包根弟先生即已把“多精工俊逸之题画诗”作为元诗的一大特色。[2]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收录清以前题画诗不到9000首,其中元代题画诗近4000首,足见元人题画诗数量之大。在众多的元代题画诗人中,俞和并不为人熟知,其诗少有人问津。俞和(1307-1382),字子中,号紫芝(芝生),晚号紫芝老人。桐江(今浙江桐庐)人,寓居钱塘(今杭州)。不乐仕进,至正初诏江浙行省缮写辽金宋三朝史,以备刊刻,有司聘俞和为校正官。事后,欲授以官,辞而不授。元明之际安恬避世,书学赵孟?\,往往人莫能辨。其诗多以手迹流传。杨镰主编《全元诗》收录俞诗65首,其中题画诗46首,占据了其诗创作的绝大部分。[3]
题画诗,是诗人因画而题的诗,一方面,通过诗人向读者传达了画中之景、之人、之事,另一方面,诗人也在诗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本篇从图景的再现和归隐之情的表达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俞和题画诗的特色
一、图画的再现
题画诗既然题在画上,自然对画中景象作一番描述,如俞和《阎立本西岭春云图》:“春林日出苍雾开,崇峦万叠青蠡堆。花源九曲不可到,松溪百折无纤埃。悬崖喷薄银河落,漫山桃李春风回。”又如《阎立本秋岭归云图》:“千山寂寂护云衣,茅屋倏然抱翠微。枫落秋江鸿影瘦,荻衣寒渚露光稀。”寂静的连绵的千山环绕着飘动的云,仿佛一瞬间将茅屋环抱,“护”和“抱”两个词使画面有了动态感。枫叶簌簌落下,落在秋天的江里,留下秋鸿消瘦的影子,江边的茅草沾上点点寒霜,将秋天即将来临时的萧条景象恰到好处的呈现了出来
又《赵松雪山林避暑图》:“泉上幽亭近翠微,树凉如水湿人衣。回塘直接阑干下,远见轻鸥点点飞。”俞诗形象、全面、生动的再现了赵孟?\造山林避暑时的图景,避暑的亭子,不巧被幽深的树木包围着,树梢打湿上衣,凉凉的。迂回的河塘连接着栏杆,远远望去可以看见正在飞的鸥鹭。此外,俞和还在诗中,赋予了自己的感觉“树凉如水”、“远见”,把自己置身于画中,运用感官和视觉,触目远眺,使画面更加形象生动
俞和在描写一些富于农家田园情趣的图画诗中显示出其诗歌语言的准确和形象和其内心的冲淡高远之情,农家之景经过诗句的描画,更加意趣盎然,为图画增添艺术元素。俞和诗中的闲适之情和他安恬避世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如《赵松雪山居图三首》(其二):“寂寂柴门客过稀,树鸡新长石羊肥。扶藜踏尽溪南路,掩映斜阳作伴归。”俞和向往的是“可过稀”没有人来打扰,有鸡、肥羊相伴,傍晚回家时,沿着小溪行走,有斜阳作伴,杖藜相扶的生活。俞和在他的其它诗里也表现了这样的向往,如《梅道人画》:“野老相期访隐君,杖藜款曲过通津。只疑僻径无寻处,谁道书声隔岸闻。”又如《赵子昂画夏景仿王摩诘次韵为袁清容》:“高人结隐傍烟霞,林壑深幽径路斜。六月空山不知暑,松风竹吹胜春花。”
《赵令穰秋村暮霭图》:“端秋色好,秋声在树间。远村茅屋小,曲径竹篱删。水浅渔船涩,山深人事闲。”此诗真实的再现了秋天的图景,大地染上了秋的色彩,树里传来鸟叫的声音,一条幽深的小路通向远处低矮的茅屋,小路周围的竹篱斑斑驳驳的,渔船搁浅在湖上,深山里的人家过着清闲的日子
二、归隐之情的表达
元代是由蒙古族肇建而统一中原的王朝,传统“四民之首”的汉族士大夫失去了宋代的优渥地位,而且科举制度中的种种不平等,诗人们无从实现济世安邦的大志,种种遭遇促使他们到山林园林中享受心理的自由与轻松,归隐之心在元代士人中急剧膨胀。中国画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描写的对象,画家们在对自然的观照中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力,同时,也意味着对现实的逃匿。元代题画诗兴盛的原因之一就是诗人隐逸心理的渗透。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概括俞和题画诗中的隐逸情怀
(一)仙人形象的塑造
晋唐游仙诗中,仙人往往象征着长生不死、自由遨游、身怀异术,或者寄寓着诗人对长生的渴望和摆脱俗世羁绊、自由遨游的遐思。在俞和的题画诗中仙人的形象更多是寄寓着诗人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如《题赵千里画长幅》:“珠楼重叠静焚香,中有仙人住曲房。春色渐归花自落,白云深处鹤声长。春风遥引紫芝香,一片笙箫出洞房。仙管未应尘俗到,峦光回处五云长。”俞和认为在重重叠叠的珠楼里居住着一位仙人,春天渐渐的远去自然花也就飘零了,鹤声从白云深处传来,仙乐在空中流转,描写的山林景色是俞和认为仙人应该居住的场所。在别的题画诗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情感
俞氏《黄荃蜀江秋净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400字作文稿纸A4打印模板-400字作文稿纸[参考].doc VIP
- 物业三标体系培训.pptx VIP
- 7838G_Ren Jiansheng LD-Parex芳烃联合装置工程变化_04_20.pdf VIP
-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ppt VIP
- 《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标准.doc VIP
- PCS-9621_120189站用接地变保护装置说明书.doc VIP
- 2024甘肃武威凉州区发放镇招聘专业化管理的大学生村文书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秋新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 党员转正申请书范文3篇.doc VIP
-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