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环节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doc

初中化学教学环节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化学教学环节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环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思维能力是整个智慧的核心,直接参与并支配着人的一切智力活动。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 【关键词】初中化学 思维能力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0-02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金钥匙。义务教育的精神就是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并解决问题。只有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思维敏捷、灵活、严密和有逻辑性、创造性。下面是笔者近几年来,在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实验验证、社会实践等化学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探索 一、师生努力,广征素材,预习中触动思维神经的敏感元 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并共同努力的活动,只要双方都达到了学习的兴奋点,好的学习效果将会水到渠成。课前预习就是双方达到学习兴奋点最理想的渠道。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的思维活动通常由疑问而产生,好的问题将极大地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产生。以燃烧与灭火知识点的学习为例,除了确保自己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 或问题、或材料、或活动,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或通过讲课前的练习, 让学生在教师未评讲课文以前即已深人到课文内部, 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另外,我还要求从网络、从生活、从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去寻找:什么是燃烧?什么东西可以燃烧?什么东西不能燃烧?观察燃烧有什么现象?燃烧有什么好的或者不好的作用与用途?怎么样可以让本来可以燃烧的东西不燃烧?怎么样可以让燃烧的火焰变得更旺盛或者更小?因为这些问题大家在生活中都可以见到,所以问题一提出来就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大家都议论纷纷,当场就举出了很多燃烧的例子。我要求大家先回去仔细观察,把结果以字条的形式写下来,第二天带过来汇总 经过大家努力,答案很快汇总上来了。不出意外,答案最多的是什么东西可以燃烧:“木材”、“煤球”、“柴火”、“纸张”、“树枝”、“森林”、“干草”五花八门。而对于燃烧现象,观察出来最多的就是有火,那什么是火?怎样用规范的语言,精确的描述呢?由此,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上来纠正,指出,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深入。又因为此知识点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前学生花了时间去思考了,新课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们的解惑点。分析了燃烧的定义,自然想到怎样才能燃烧?因为触动了学生的思维神经的敏感元,他们愿意去思考问题,结合老师事先设计好的实验,很快就能总结出,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个条件,并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当讲到此,再讲灭火的时候,就不需要我们直接指出,学生也能想到既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那么破坏了其中一个条件就无法燃烧,就起到了灭火的作用! 这样就不再是填鸭式的记住,而是培养了学生自己思维的方式,来得出结论,这个得出结论的过程,远比最终的结论还重要。因为,学生学会了自己思考问题 二、提纲挈领,引导思维,讨论中形成思维瓶颈的汇聚 课堂讨论要求老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做到正面引导和适时收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讨论什么,内容要巧,要鼓励学生从顺逆正反多角度发表观点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就有较多的难点和重点。这里,我们以实验室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高锰酸钾制氧气作为一个基础实验,需要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制新物质,不再是简单的基本实验操作.因此,需要在实验前,先集中讨论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氧气制取(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以及性质检验。通过以上的思路掌握氧气的制取过程与性质 在说到这个反应的注意点的时候,我们一直强调,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免高锰酸钾冲出堵塞导管,实验结束时要先撤导管再熄酒精灯,学生可以记得很熟练,但是好奇心使然,他们很想知道,如果我做错了,真的会跟老师说的一样吗?在讨论时,有学生提出,老师,我可以试着不放棉花,看现象吗?顿时,下面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我不想抹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答应他们,如果他们能很好地完成整个实验,可以拿出一组来实验一下。结果,他们收集到了一瓶紫红色的氧气。看到这里,怕对他们起到误导作用,我马上回到氧气性质上,同学们,我们说氧气是无色的,为什么这一瓶有颜色呢?学生们讨论了一些,结合紫红这个特征,得出,因为没有放棉花,部分高锰酸钾冲出,虽然没有把导管彻底堵塞,但也混进氧气中去了 三、预设悬疑,实验验证,让思维的火花在实验中喷发 实验不是表演,它必然是一种手段,让心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从实验中取的收获;实验是一次锻炼,告诉学生“你也行”――不仅是动手能力,关键是思维活动能力的肯定。所以实验的设置要多样性,满足不同观点与问题的学生;实验的结论要有科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