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河北李村悠悠岁月
在河北李村的悠悠岁月 徐永利夜送黄永玉
黄永玉是艺术大师,徐永利是农民,两家的友情延续了四十多年。徐永利说,黄老师是个很重感情的人,黄老师夫妻对他一直心存感激,源于1972 年冬天的一次偶然事件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徐永利正在睡梦之中,突然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一骨碌爬起,问了一声:“谁呀?”
“永利,是我,老黄。”黄永玉急促的声音有些变调
徐永利急忙穿衣开门:“黄老师,怎么啦?快进屋来。”
“不进去了,我得马上赶回北京,麻烦你送我到石家庄火车站吧。”
“出什么事了?”
“刚接到家里发来的加急电报,我爱人心脏病复发,正在医院抢救。”黄永玉浑身发抖,急得想哭
“您别急,我们这就走。”徐永利进屋穿上棉大衣,推出了自行车
此时已是深夜2点多,天上没有月亮,两边没有路灯,一条狭窄的柏油路因路面损坏严重变得坎坷不平。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雪,路面上有的地方还结着冰。徐永利用自行车驮着黄永玉,在茫茫黑夜中摸索着往石家庄行驶。他从未见过黄永玉这种紧张无助的样子,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身子紧贴着徐永利的后背,双手紧紧抓着他的棉衣,好像他就是那根救命的稻草。徐永利心里着急,又不敢骑得太快,怕万一有个坑洼把黄永玉摔下去,就更耽误事了。可他理解黄老师此时的急切心情,因为他早就听人讲过他们夫妻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
1942 年,黄永玉在福建加入泉州战地服务团,在团里任美工,负责布景、海报,这样他就有大量时间可以画画儿、刻木刻了。剧团团长姓王,很爱惜人才,在他的支持下,18岁的黄永玉出版了第一本个人木刻集《闽江烽火》,收入二十五幅作品。第二年春天,战地服务团奉命迁往闽中仙游,在那里他又结识了一对知识分子夫妇。太太姓吴,毕业于厦门美专,是位画家;丈夫姓陈,毕业于上海大学,是瞿秋白的学生,戏剧家。夫妻俩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关心黄永玉的生活和学习,家里的藏书任他去看。在他们的书房里,黄永玉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图书,从文学到哲学,从历史到音乐、美术、戏剧……知识的补充,让黄永玉开阔了眼界。他正想施展本领的时候,战地服务团奉命解散。为了谋生,他跟随老团长四处奔波,同时,也在报刊发表了不少木刻作品和诗作
1944 年,黄永玉在江西赣州市信丰县民众教育馆,结识了年轻貌美的张梅溪。张家祖籍广东,是个大家庭,梅溪的父亲是国民党军官,正在前线打仗,为躲避战乱,祖孙三代再加上表亲和护送随从近二十口人自广东来到信丰避难。张梅溪和黄永玉一见钟情。有一次,黄永玉该理发了,又想买木刻板创作作品,可他兜里只剩八毛钱。张梅溪让他先去理发,自己借来两块钱为他买下一块最好的梨花木板。黄永玉很感动,在这块木板上创作出《春天,大地的母亲》,这是他最得意的一件作品,说是送给梅溪的礼物。张梅溪被他的才华所倾倒,两人进入热恋之中。然而,因两家地位悬殊,遭到梅溪姐姐们的阻挠,她们不想让妹妹把终身托付给一个四处流浪的人
日寇疯狂“扫荡”的消息不断传来,张家为找到更安全的地方避难,又要迁移。黄永玉不能跟随前往,只好和梅溪暂时别离,两人暗自约定,保持书信联系。但在战乱年代,黄永玉没有固定工作,两人的联系一度中断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永玉回到赣州,在上犹县一家报社谋到一个美术编辑的职位,作品也随之在报纸上不断刊发。张梅溪从报纸上得知他的行踪,变卖了自己珍贵的金项链,在好友的资助下,瞒着家人从广东韶关前往江西寻找心上人。她到赣州市定好旅馆后,给黄永玉打电话,黄永玉欣喜若狂。上犹县到赣州市交通不便,黄永玉借了辆自行车上了路。因春节刚过,路上行人不多,一百二十多里的路程,他一路狂奔,恨不得马上与女友相见。可路途太遥远了,离赣州还有十多里的时候,天黑得已看不清路,自行车没法骑,他也累得像散了架,只好找个最便宜的“鸡毛店”住了一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起来拍掉身上头上的鸡毛,继续赶路
找到张梅溪住的旅馆,一对恋人重逢,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为表示祝贺,黄永玉邀请赣州文艺界一些朋友前来小聚。大家都为两人真挚的爱情所感动,纷纷鼓励他们:“结婚吧,反正梅溪也不能回去了。”在朋友们的撺掇下,两人在赣州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婚礼,并在《赣州日报》刊登了一则结婚启事,算是向张家人宣布了他们的合法婚姻
婚后,黄永玉偕妻子辗转到香港谋事。在香港,经朋友介绍,他很幸运地结识了在《华商报》供职的木刻家黄新波。黄新波像兄长一样热情,带他到家里吃了一顿饭,送他一本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还有许多学习这本小册子的辅导资料。黄新波帮他们夫妇安排了暂住的地方,还经常来看望他们。张梅溪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一份在德明中学教书的工作。遗憾的是,黄永玉跑了好多地方,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差事,只好留下妻子,一人搭便船到厦门等地求职,后辗转到上海,在郊区一所县立中学谋到一份教美术和音乐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