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色和临写方法1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1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楷书经魏晋六朝的不断演变,法度已臻成熟,体势亦趋完备,气骨刚健、端庄平正的优美楷书为世人立极,以晋人之理而立法,从而表现出一种理性的时代风格;另一方面在草书的书写上,特别是狂草(大草),于理法中溶入性情,以类乎于颠狂的即兴 创作,从而又表现出一种极其浪漫的风格。在规矩法度森严的楷书中当首推欧阳洵的楷法,其骨力的刚健、笔法的精到、结构的森严,堪为后人立法,历代书家,莫不受其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唐人楷法,作为学书的基础,迄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试从三方面来介绍欧书的艺术风格。
欧阳询生平
欧阳询,字信本,历太子率更令,故世称欧阳率更,又因封爵为“勃海县男”,人呼之为“渤海”、“欧阳勃海”。欧氏祖籍潭州临湘(湖南),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享年85岁(公元557~641年)。
欧阳询出身世家望族,自幼敏悟过人,博贯经史。作为书家,欧阳询孜孜求学,博采众家之长,且不拘泥于先人,他以破胆夺气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世人以欧体相称,其时书名远播域外,高丽亦曾遣使求书。欧阳询书法“戈戟森然”之笔势,主要受北派书风影响,但又兼容南方“秀骨清相”之气象。入唐以后,渐臻佳境。“欧体”书承“王书”,都“风神严于智永(张怀灌语),于是,它与“虞(世南)体”之圆滑,“褚(遂良)体”之流动与薛(稷)体之瘦硬而被世人称之谓“初唐四大家”。
“欧体”的艺术特色
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故历代诸家,无不取法唐人。“欧体”有戈戟森然之险劲,又不失精妙之秀骨清相,为后人楷法之师宗,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妙。
对于欧阳询书艺特点之评说,历来众说纷纭。
《新唐书欧传》:“欧初效王书,后险劲过之,固自名其体。”
张怀灌《书断》:“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杨士奇《东里全集》:“询书虽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跋醴泉铭》:“欧书以圆笔为性情,而以方整之笔为形貌,其淳古处乃直根抵篆隶。”
苏轼:“欧阳率更书,妍弩拔群,尤工于小楷,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余观其书,劲险刻厉,正称高貌耳。”
上述评家,对欧字笔力之险劲,结体之严整,可谓“共识”,而东坡“劲险刻厉”四字,实为精要之概括。
欧阳洵楷书刻碑举要:
1、《欧阳询书兰亭记》唐太宗贞观二年立,72岁书。
2、《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也名《化度寺碑》)贞观五年立,75岁书。
3、《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四月立。76岁书。
4、《虞恭公温彦博碑》贞观十一年十月立。81岁书。
5、《皇甫诞碑》,此碑作于贞观年间,具体年限不详。究其如入化境之书风推测,一般认为是欧阳询晚期之作。
欧字的书写笔法
不善学欧字者,往往失之过猛“剑拔弩张,方棱出角),原因是只知其“方”而不知其“圆”。所谓“不方不圆,亦方亦圆”,乃指欧字方圆兼容之特点。就用笔而言,自古有方圆之说,所谓“圆”则强调中锋运笔,得其骨力;“方”则运用侧锋取妍,求得精神。圆笔中锋源于“篆法”,方笔侧锋源于“隶法”。各种书法,除篆书这外,隶、楷、行、草诸体都离不开侧锋用笔。实践证明,书写楷、行、草诸体,要达到笔笔中锋是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的。正如姜夔《续书谱》中所说:“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正锋(中锋)与侧锋,构成了笔法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用笔时两者都不可偏废,当以正锋为主。
“欧体”兼用侧锋隶法,其特征表现为点画起笔、收笔、波撇、转折、钩趯之处常现棱角或露锋。故其透出一种竣利沉着、骨气雄强、斩钉截铁的明快风格。
欧体楷法主要笔法简介如下。
一、折法
折以成方,是欧体的主要笔法。“折”又分为右折和左折两种。
(一)右折
1、引笔右行,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画的右上角,以笔不离纸为度。
2、然后迅速翻笔,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将锋由阴面翻到阳面。
3、然后顺势朝右下作点,稍一挫动笔锋(调锋后)再引笔下行(例图1)。
右折称之为“提翻法”。此法较难,初学者可分两步练习:第一步先练横画收笔之提和竖画发笔之顿;第二步再练提翻时的暗圈动作。难就难在作暗圈须“笔不离纸”,其实这种动作无非是在转折时将两笔吻合得自然些罢了。折法宜干净明利,竣快爽捷,提翻动作要轻捷。如提得太高,超出画外,翻笔后即形成“扛肩”;如不到翻就向下作斜横落点即形成“塌角”;如提翻时犹豫不决,墨迹即渗透外画外而形成“鹤膝”。这是右折时常见的误笔(例图2)。
(二)左折
1、引笔向下,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竖的左下角,以不离纸为度。
2、然后迅速侧势一翻,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
3、翻笔后顺势朝右下切入作点,点后逐步顿挫笔锋向右上挑出(例图3)。
二、侧法
“侧法”即是点法。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电装备治理维修及其主动化改革.doc
- 机械论文2.doc
- 机电装备治理维修及其主动化改革1.doc
- 杂粮配粉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pdf
- 李可老中医经历⑧.doc
- 机械罕见题目必知.doc
- 机械设计温习指南.doc
- 李约瑟之谜与经济地理学的启示.ppt
- 村官事迹1.doc
- 李小龙 作业.ppt
- 儿童房智能家居系统在2025年的能耗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docx
- 农业大数据与2025年农产品市场预测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报告.docx
-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2025年蓝色产业政策与市场分析.docx
- 2025年海洋药物研发中海洋生物资源生物活性物质绿色回收与再利用报告.docx
- 2025年智能电网故障诊断预测报告:人工智能助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docx
- 解析2025年半导体封装材料行业:技术创新与医疗信息化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数字员工在金融行业信贷审批流程中的应用场景与优化策略.docx
- 2025年mRNA疫苗研发进展与全球临床试验动态报告.docx
- 2025年智能家居在儿童房中的智能家具与空间布局优化策略报告.docx
- 共享电单车行业规范管理研究报告:2025年市场潜力与竞争格局.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