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赤潮
浅谈赤潮
浅谈赤潮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在短时间内暴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引起海水颜色变化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发生时常使海水变为红色或褐色,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近几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我国的部分海域中都出现了大面积的赤潮,而且发生的范围、面积及频率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赤潮的频繁发生?它对海洋环境和海洋养殖业到底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治理赤潮灾害?笔者就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和回答。
1.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1.1、气候原因 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海流缓慢,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赤潮的发生,如气候异常是厦门海域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1.2、生物原因 引起赤潮的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细菌等。这些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或大量聚集产生赤潮。在适宜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赤潮生物以几何级数繁殖,在2d~3d内即可形成大规模赤潮。从1986年至今,厦门海域已发生十几次赤潮,除了1987年5月11日~25日在厦门西海域发生的短角弯角藻赤潮,由厦门赤潮调查研究协调组预报并自始至终跟踪监视、监测外,其余十几次赤潮都是待赤潮发生并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被发现。
1.3、化学原因 赤潮的发生与海域的富营养化密切相关,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存在,直接影响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厦门海域属轻度富营养化海域,海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年平均比值约为45︰1(原子比),由于大多数浮游植物生长繁殖过程中基本是以16︰1的恒定比值自海水吸收无机氮和无机磷,因此,对于厦门海域来说,无机氮比较丰富,而无机磷相对较贫乏,无机磷成为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繁殖的限制因子。理论上讲只要控制无机磷的排海量就可减少海域赤潮的发生,但由于厦门海域底泥中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磷和无机磷,在适宜的理化条件下,有机磷可转化为无机磷并溶入海水中,以满足浮游生物繁殖的需要。从对厦门海域进行多次观测的分析中可发现,在发生赤潮前以及赤潮初期,海水中无机磷含量仍相当高。因此,尽管市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大量减少磷的排海量,但目前仍无法控制海域赤潮的发生。
1.4、环境原因 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使排放出来的各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养殖污水中都含有N和P。这些污水未经处理源源不断地流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便使海洋中N和P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生物大量繁殖。所以,环境污染造成的海洋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2.赤潮发生的主要危害
2.1、赤潮生物释放毒素 赤潮生物释放的毒素可引起海洋鱼、虾、贝等生物死亡,或使毒素富集在海产品中最终对摄食它们的其他动物包括人类产生毒害作用。如果消费者误食一只鲜干贝就可能马上中毒,轻者四肢麻木、呕吐和昏迷,重者会休克死亡。现在知道,可分泌大量毒素造成赤潮的浮游生物在我国沿海有63种,最多的有甲藻类32种、硅藻类24种、蓝藻3种及原生动物1种,统称为赤潮生物。
2.2、有些赤潮生物能分泌粘物 赤潮生物分泌的粘物妨碍海洋生物的进食和呼吸,重者会窒息死亡。
2.3、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 赤潮生物暴发时,造成水体溶解氧减少,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2.4、大面积的赤潮挡住阳光 赤潮生物暴发时,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中的植物生存、鱼类及其他动物的食物,使它们缺食而死。
3.赤潮发生的预防措施
3.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赤潮,采取防范措施研究表明,在赤潮发生前易出现高pH值、高溶解氧、高无机磷现象。前两高是由于大量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高无机磷初步认为是气候异常的结果。赤潮灾害的防范管理重点是及时发现赤潮,并鉴定赤潮生物的毒性。为了及时发现赤潮,在赤潮易发生的春秋两季,每2d应对海域监测1次,当发现海水出现三高现象(即高pH值、高溶解氧、高无机磷),应及时对浮游植物进行分类、计数、鉴定,判断赤潮的规模和毒性。当海域发生大面积的、由毒性较大的赤潮生物所引发的赤潮时,应及时发布灾害通报,通过宣传媒体让人们了解赤潮灾害的危害性,禁止食用赤潮发生区的海产品;水产养殖单位要及时迁移网箱养殖,减少水产损失。目前,中国海监飞机与中国海监船担负着沿海的赤潮监控任务。
3.2、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开展赤潮预警与实时监测是防治赤潮灾害的基础,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保护和改善日益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控制各种污水的直接排放及排放量,禁止含磷洗衣粉的生产和使用,研究开发治理赤潮实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产品,这是彻底消除赤潮发生的根本措施。
4.赤潮发生的治理措施
4.1、喷洒化学药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