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取证及其应用——以职务犯罪侦查为剖析视角.pdf

手机取证及其应用——以职务犯罪侦查为剖析视角.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机取证及其应用——以职务犯罪侦查为剖析视角.pdf

2015年 9月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Sep.2015 第27卷第 5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SocialScienceEdition) Vo1.27No.5 DOI:10.3969/j.issn.1673—8268.2015.05.010 手机取证及其应用 — — 以职务犯罪侦查为剖析视角 陈涌涛,管世奇,邹蜀睿 (重庆市江北区人 民检察院,重庆 400025) 摘 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手机犯罪成为了新的犯罪趋势,手机取证成为打击犯罪的有 效手段,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手机取证技术还不成熟,因电子数据的不稳定性和手机系 统软件的特殊性,手机取证在设备配置、软件升级、取证标准、规范,以及技术人员培养等方面还面临着严峻挑 战。应对挑战,应当以云技术为基础 ,在全国范围建立手机取证数据的统一管理平 台,设定取证标准、规范,建 立有效的机制培养专业取证人才,最终全面提高取证能力。 关键词:手机取证;职务犯罪;应用 中图分类号 :D91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268(2015)05.0053.04 2012年3月 14日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正式将 存储位置,手机取证证据来源主要为:SIM卡、手 “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电子证据在 机内存、手机外置存储卡、移动运营商。 刑事诉讼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J。手机作为人们生 (一)SIM卡 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电子产品,其功能也从简单 SIM(subscriberidentitymode1)卡即用户身份 的语音通话发展到如今集通话、娱乐、存储、聊天、 识别卡。从SIM卡中可获取用户的入网信息,如 办公等为一体 J。手机因其便携性、功能强大等特 IMEI、秘钥、PIN码 以及客户姓名及身份证号码 点成为实施犯罪活动的重要工具,这就让手机取证 等。同时,SIM卡也 自带一定容量的存储空间,其 成为司法工作中打击犯罪的有效手段_3J,同时成为 大小主要有 16K、32K、64K三种,从中也可获取用 电子证据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_4 。 户存储在其中的部分短信和通讯录等数据。 一 、 手机取证证据来源 (二)手机 内存 手机取证是数字取证的一种,是指在健全的 手机出产时 自带的存储空间,是手机取证的 取证环境 中,使用恰当的方法从手机及相关设备 重要证据来源之一。主要存储 了手机操作系统信 中恢复数字证据的科学 。根据数据在手机中的 息:操作 日志、上网记录、基本设置等;手机短信接 · 收稿 日期:2015-01—21 作者简介:陈涌涛(1986一),男,湖南永州人,书记员,硕士,主要从事 电子取证研究。 · 53 · 受与发送记录及内容;通话记录;通讯录以及语音 (四)无损取证原则 拍照等相关数据。通过相关技术,还可将删除的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