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第二章 经典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
第一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回归的含义
“回归”的本意:向“均值”回复的趋势
回归的现代意义(Regression Analysis):估计和预测被解释变量的均值,是研究被解释变量对于解释变量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
3
设
系统因素
无信息时对随机变量的预测:均值
有信息时对随机变量的预测:条件均值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学解释
随机因素 (随机扰动项)
4
此即为多元线性总体回归模型。
若设:
则得:
称
为多元线性总体回归函数。
5
计量经济学模型引入随机扰动项的原因:
反映影响被解释变量的未知因素;
代表数据观测误差;
反映影响被解释变量的个体因素;
6
用上述样本得总体回归函数
得多元线性样本回归函数:
中的参数的估计:
定义残差:
称
为多元线性样本回归模型。
3、总体与样本(Population and Sample)
样本
7
第二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一、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8
若得到样本回归函数,记
最小二乘原理:
9
称此方程组为为正规方程组
10
记:
则多元线性总体回归模型
可表示为:
11
则多元线性样本回归函数:
可表示为:
记:
12
可以表示为
残差:
此时,多元线性样本回归模型:
可以表示为:
记残差向量为
13
由上述正规方程组
变形得:
14
15
正规方程组的矩阵形式:
利用前述引入的记号X,得
16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参数的关系:
残差向量:
17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残差平方和:
M为对称幂等矩阵
记:
18
由正规方程组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残差的性质:
19
二、经典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假设1,所有解释变量之间互不相关(无多重共线性)。
假设2,随机扰动项具有零期望、同方差序列不相关。
20
假设3,解释变量与随机项不相关
假设4,随机扰动项满足正态分布
假设5,线性模型设定是正确的。
21
用矩阵表示上述假设
假设1相当于矩阵X的秩R=k+1,即X满秩,
假设2:零期望相当于
U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定义:
可逆
同方差、不相关相当于U的方差协方差矩阵V-COV(U)
22
假设4,向量U 服从多维联合正态分布,即
假设3相当于,E(X’U)=0
23
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典假定成立,则
24
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典假定成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分布
(1)参数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方差与分布
25
此时,
为矩阵
第j+1列第j+1行元素。
26
(2)随机扰动项方差估计的分布
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
若前述经典假设成立,则
可得:
其中:
似然函数为
极大似然估计的结果与OLS估计相同。
29
在满足基本假设的情况下,多元线性模型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具有线性性、无偏性、有效性。
同时,随着样本容量增加,参数估计量具有一致性。
四、参数估计量的性质
30
1、线性性
其中,C=(X’X)-1 X’ 为一仅与X有关的矩阵。
2、无偏性
31
3、证明有效性,设
是
的任一线性无偏估计,则存在某矩阵C*,使
32
可得:
33
的方差协方差矩阵为:
证毕
34
同时,当线性回归模型经典假定成立时,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一致估计。
35
1、最小样本容量
所谓“最小样本容量”,即从最小二乘原理和最大似然原理出发,欲得到参数估计量,不管其质量如何,所要求的样本容量的下限。
样本最小容量必须不少于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数目(包括截距项),即
n k+1
五、样本容量问题
36
2、满足基本要求的样本容量
从统计检验的角度:
n30 时,Z检验才能应用;
n-k8时, t分布较为稳定
一般经验认为:
当n30或者至少n3(k+1)时,才能说满足模型估计的基本要求。
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才比较好。
37
第三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Statistical Test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38
一、拟合优度
1、可决系数与调整的可决系数
记
总离差平方和(Total Sum of Squares)
回归平方和(Explained Sum of Squares)
残差平方和(Residual Sum of Squares )
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39
TSS=ESS+RSS
可证明:
40
可决系数(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复相关系数。
该统计量越接近于1,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
可决系数的缺点与调整
41
调整的可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阿法拉伐分油机中文说明Instruction book1.pdf VIP
- 《Java程序设计》教案(思政版).docx VIP
-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共18张PPT).pptx VIP
- AWS B4.0-2016 焊缝机械测试的标准方法(中文版).pdf
- 《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中文).docx VIP
- 国开电大学习网网络安全技术形考任务答案.pdf VIP
- 成长赛道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1500字.pptx VIP
-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及培训考核记录.docx VIP
- GB50641-2010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安装工程施工规范.docx VIP
- 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查房2讲课文档.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