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指标受到监管部门重视,我们有理由怀疑具有利润操.doc

现金流指标受到监管部门重视,我们有理由怀疑具有利润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金流指标受到监管部门重视,我们有理由怀疑具有利润操.doc

由于现金流及相关指标在信息披露规则中逐步完善现金流指标受到监管部门重视,我们有理由怀疑具有利润操纵动机的公司开始兼顾现金流的操纵。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金融理财等word文档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操纵现象概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78年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一号中指出:“编制财务报表,应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提供信息。所提供的信息要有助于他们估量有关企业期望的净现金流入量的数额、时间和或然性。”该公告第一次将现金流量提到了如此高的地位,是决策有用性这一公认会计原则使然(汤云为,1997)。尽管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坚持声称“权责发生制会计产生的会计盈余及其组成数字与现金流量相比,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业绩”,但这个假定从未在经验研究领域获得强有力的支持证据。权责发生制会计招致的估计误差(estimation error)和人为操纵(manipulation)等问题,却经常遭到理论和实务界的批评。相比之下,现金流量的产生过程较少存在酌量余地,具有较强的可验证性。尤其在甄别收益质量和预警财务困境方面,现金流量的有关指标往往凸现重要价值,我国的银广夏事件、美国的安然事件就是明证。 然而遗憾的是,现金流量数字也并非没有被操纵的可能。现金流量表准则本身在区分经营活动和融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存在模糊之处,这就为故意多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简称经营现金流)提供了酌量选择的余地;企业还可以通过提前或延后支付经营款项,影响当期现金流量净额。随着现金流指标在我国信息披露和会计监督中的重要程度提高,我们有理由警惕现金流数字开始受到公司机会主义行为的染指。 本文按照以下逻辑展开讨论:首先讨论上市公司现金流操纵的动机,接着对现金流操纵进行分类和进行案例分析,随后以2002年发行新股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现金流在新股发行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1、发行新股后,经营现金流(无论以总资产还是净利润作为分母来衡量)明显下滑;2、经营现金流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发行前有些公司人为调高了经营现金流,主要手段包括获得(一次性)税费返还、(临时)收回被占用资金、延期支付货款等。本文最后归纳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现金流量数据重要性逐步提高以会计盈余为核心的会计数据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和制定各种契约的条款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国外,盈余等会计数据经常用于债务契约、管理人员报酬方案、公司章程及细则等(Watts and Zimmerman,1986)。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条件,暂停和终止上市的适用条款,都与会计盈余直接挂钩。但是,会计盈余作为权责发生制会计的“产成品”,其“制造程序”存在较多会计选择空间和判断余地。如果估计误差(estimation error)较大,甚至人为操纵(manipulation)盛行,就会使会计盈余无法如实反映目前企业业绩,失去对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量能力的指示功能。相比之下,现金流量表以现金收付制为编制原则,具有较强的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不受权责发生制的应计、递延、分配、摊销程序的影响,因此通常认为与会计盈余相比,不容易被操纵,是相对可靠的“硬”数字。在美国的安然事件,我国的银广夏事件曝光后,人们发现这些公司东窗事发前现金流量早已多年表现不佳,沉痛的教训再次折射出“现金为王”理念的价值,促使人们注重盈利的“含金量”。 我国有关监管部门对现金流量及相关指标的运用则是经过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上市公司围绕会计盈余的单一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客观上促使监管部门认识到以会计盈余指标的局限性,逐渐将经营现金流等指标正式写入信息披露规则和合规性审核标准文件中。 证券市场发育初期,不少公司为了取得配股资格或避免特别处理、退市等监管处罚而包装利润指标,依靠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方式获得巨额“线下项目”的收益(Haw,1998)。这种做法通常不会增加现金,形成所谓的“纸上富贵”。在中国证监会的促使下,《关联交易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于1997年、1998年先后出台,显然是应证券市场的危机对准则的需要(刘峰,2000)。 1999年末,中国证监会修订了年度报告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中披露“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指标。“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两个指标相辅相成,分别从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个角度反映“每股收益”的质量(林勇峰,2002),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上市公司注意现金流量的“形象”,抑制了不正当运用权责发生制手法来操纵利润的行为。如图1所示,我国上市公司在1998年经营现金流的表现极差,竟然低于净利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