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地基承载力.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讲 地基承载力

第六章 地基承载力 主要内容 §6.1 概述 §6.2 地基破坏的模式 §6.3 地基的临塑荷载和塑性荷载 §6.4 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 §6.5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 课程辅导十二 6.3 地基的临塑荷载和塑性荷载 临塑荷载——即地基中刚要出现塑性但尚未出现塑性时的荷载。 由于基础底面角点处的剪应力最大,所以此处地基土首先出现塑性并出现破坏,随着外荷载的增加,塑性区也不断扩大。 塑性荷载——指地基中已出现塑性时的荷载。 塑性区的深度越大,塑性荷载也越大,当塑性区不断发展,形成连续的滑移面时,地基随之破坏,此时的塑性荷载称为破坏荷载或极限荷载。 地基表面作用着宽度为b的条形均布垂直荷载P ,它在地基中任意深度z、某点M处产生的大、小主应力为 式中P0——均布条形荷载; β——任意点M到均布条形荷载两端点的夹角。 一般来讲,基础都有一定的埋深d。此时, M点的大、小主应力除与基底附加应力(p-γd)有关外,还与地基土的自重应力γd +γz有关,现假设自重应力各向相等,则上式变为 当M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此点的大、小主应力应满足以下关系: 代入上式经整理得 式中:φ--土的内摩擦角; c——土的粘聚力。 由上式知:如果地基土的埋深、荷载、抗剪强度指标c、φ及天然重度γ一定,则塑性区的深度z仅与角度β有关,即塑性区的边界可以确定。塑性区的最大深度Zmax可由下式确定: 如塑性区的最大深度Zmax=0,则地基中刚要出现塑性但尚未出现塑性变形,此时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即是临塑荷载pcr。 工程实践中,如取pcr作为地基的承载力无疑是偏于保守的,实际上,地基中出现塑性但不超过一定的深度,地基仍是安全的。但这一深度的确定是比较复杂的,它与地基土的性质、建筑物(构筑物)的性质及荷载等有关。一般认为,将地基中塑性区的最大深度控制在基础宽度的1/4或l/3以内,地基仍有足够的安全储备,此时的塑性荷载为P1/4或P1/3。 将上述三式写成一般形式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公式的推导是假定地基土为完全弹性体,但求pcr时,地基中已出现了一定范围的塑性变形区;其次假定自重应力各向相同,即K0 = 1;再者pcr的推导是基于均布条形荷载,通常对于矩形或圆形基础也借用这个公式,所有这些都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临塑荷载、塑性荷载仅作为估算地基承载力时用。 6.4 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 地基发生整体破坏时所承受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地基单位面积上承受荷载的最大能力称为极限承载力。在地基承载力理论中,对发生整体剪切破坏地基的承载力研究得较多,原因是整体剪切破坏模式有连续的滑移面,P- S曲线上有明显的拐点,对地基采用刚塑性材料假设比较符合实际,同时还由于整体剪切破坏理论易于接受室内外土工试验及工程实践的检验。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求解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微分极限平衡解法,根据土体的极限平衡方程,按已知条件求解,如普朗德尔(Prandtle)解等。由于数学上的原因.要想取得解析解比较困难,多数情况下需用数值方法求解。第二类为假定滑动面求解法,根据模型试验,研究地基滑移面的形状,作适当简化后,再根据简化后滑移面上的静力平衡条件求解。下面主要介绍普朗德尔、赖斯纳、太沙基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一、普朗德尔极限承载力公式 1920年,普朗德尔根据塑性理论研究了无限长条形刚性物体置于均匀、各向同性的无重量地基上,推导出了地基破坏时的滑移面形状及相应的极限承载力公式。普朗德尔在用极限平衡理论求解地基承载力时,作了两条假定:①地基土是均匀、各向同性的无重量介质,即基础下土的天然重度γ= 0,此介质的粘聚力为c、内摩擦角为φ②基础底面是完全光滑的,即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无摩擦力存在。 由于无摩擦力,所以基底的压应力垂直于地面,水平面为大主应力面,垂直面为小主应力面。当荷载达到极限荷载、地基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地基内将出现连续的滑动面。滑动区域由朗金主动区I、朗金被动区II 、过度区III组成,朗金主动区的滑裂线与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