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学准备.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教学准备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确定学习目标 第二节 设计评价 第三节 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 第四节 编写课程方案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明确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的一体关系; 知道教学目标的来源; 掌握教学目标的正确陈述; 知道评价设计在反向设计程序中的地位; 知道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匹配关系,一些达成特定学习目标的策略; 掌握课程纲要和教案的基本构成,能够规范地呈现课程纲要和教案。 第一节 确定学习目标 一、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 二、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 (一)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三大依据:学生、社会生活、知识 两大筛子:教育哲学、学习理论 1.学习者 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 学习者的需求 学习者的认知方式 2.社会的需求 “学校课程能够满足的社会需求”和“学校课程只有通过社会上其它各种机构的合力才能完成的社会需求” 现存社会的需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需求 关注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注意考察社会生活需求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问题 3.学科的发展 (知识领域) 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也是确定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科知识内含着自身的逻辑体系,包含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探究方式、学科的发展趋势、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等内容。 典型的学科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哲学和社会科学(如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教育学、人类学等);文学艺术等等 三种取向与哲学观、课程开发模式 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基本思路: 1.根据社会需求确定课程目标 进行社会调查,向社会各方面征询意见。 向有关的社会学专家征求意见。 2.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向学生调查。 向有关专家征询意见,主要是向熟悉学生情况的教师和发展心理学专家进行调查。 3.从课程内容或其载体的逻辑和系统性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4.对课程目标各类需要进行整合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嬗变 1.我国传统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 过分重视学科知识方面的目标,忽视学生的需要; 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单一功能,未能体现出学科发展的整体目标; 过于重视未来生活的需要,而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 杨澜:幸福=当下快乐+未来价值。既不能只顾及行乐,也不能为了未来目标而对自己过于严苛。 过于注重了“教程”而忽视了“学程”。 2.新课程的目标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大目标领域(目标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着重关注终生发展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人生规划能力 (三)国家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课程标准)、学期目标 1992年,亚太经合组织教育部长会议:课程标准是我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本质上是国家对特定课程的目标的规定。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一)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二)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 结果性目标——明确告知学习结果,适用于认知技能领域; 表现性(体验性)目标——描述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 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 内容标准:划定学习的领域,规定学生学习什么、能做什么,回答了学生应“学习什么”的问题。 表现标准:规定实现内容标准规定的目标的程度,即对学生的掌握程度的表达,规定学生在这些学习领域应达到的水平,回答了“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好?”、“学得多好才算好?”的问题。 表现标准显示学生在内容标准方面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及其实践能力的具体例子和明确的定义。 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 三、教学目标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即期望通过教学获得的结果。 教学目标对教师而言是教的目标,对学生而言是学的目标。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教的目标,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导学生形成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体现在学生应知和应会上。即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后应知和能做的事。 教学目标也就是评价的目标。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评价目标三位一体。 教学目标的类型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来源 1.影响教学目标确定的因素 教学内容 学生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三维—教学目标) 备课要备两头:一头是教材;一头是学生 量体裁衣 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2.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