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贵族化的文学时代课件
第三讲 贵族化的文学时代 此时代的总体特征 这一时代的文学是以贵族文人为创作主体的文学,贵族文人的创作决定了这一时代文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此时代的进步性 一、东方文学从上一个时代的神话与史诗的文化混合体中分化出来,从而确立了文学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二、文学中的理性意识的增强。 三、个性意识的强化也是这一时代文学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章 东方古典诗歌 辐射力最强的四大古典诗歌体系: 中国、印度、阿拉伯、波斯 印度古典诗歌 大诗:即叙事诗,取材于两大史诗及古典神话与历史传统,不外乎爱情、战斗、政治和风景。如迦梨陀娑的《罗怙世系》和《鸠摩罗出世》;婆罗维的《野人和阿周那》;摩伽的《童护的伏诛》。 小诗:指的是抒情诗,它起源于吠陀诗歌和两大史诗中的抒情诗。在内容上划分为四类:艳情诗、风景诗、格言诗和颂神诗。 “诗人之王”——迦梨陀娑 1、生平、身份;(约公元330—432年),宫廷诗人、戏剧家。 2、代表作品:两篇大诗《罗怙世系》、《鸠摩罗出世》;一篇抒情长诗《云使》;一部抒情诗集《时令之环》 《云使》 第39页。 小神仙药叉——嘱托云彩使者——家中的爱妻——想象。 《时令之环》(六季杂咏) 六季:夏、雨、秋、霜、寒、春。 与之相应,分为六章。《夏季》、《雨季》、《秋季》、《霜季》、《寒季》和《春季》 《云使》之后,出现了“信使体”,如《风使》、《鹦鹉使》、《蜜蜂使》、《天鹅使》、《杜鹃使》以及《孔雀使》等。 继迦梨陀娑之后的古典梵语抒情诗人 伐致呵利——《伐致呵利三百咏》 阿摩卢——《阿摩卢百咏》 胜天——梵语古典抒情诗最后一位著名抒情诗人——《牧童歌》 印度古典诗学理论 四个流派 庄严论: 婆摩诃的《诗庄严论》。诗即广义上的诗,即纯文学;“庄严”即“修饰”、“装饰”。庄严又分为“音庄严”和“义庄严”。与《诗庄严论》一起构成庄严论派的著作还有优婆托的《摄庄严论》和楼托罗吒的《诗庄严论》。 它是一种探讨诗歌语言修辞和诗歌形式美的理论,它划分了诗(文学)与宗教、哲学等非文学的界线,并由此而确定了文学的独立性。 风格论:檀丁《诗镜》,把当时的诗分为南方派和东方派,并推崇南方派的风格。南方派有十项诗德,即“谐和”、“清晰”、“均匀”、“文雅”、“甚柔”、“含蓄”、“简练”和“华丽”、“比拟”。与庄严论相比,风格论由庄严论单纯孤立地强调语言修辞而发展为注重诗的总体艺术特征——风格。但这里的风格,仍然主要指语言风格。 韵论:欢增《韵光》(“诗的灵魂是韵”,它作者认为词汇有三层意义——“字面义”、“领会义”和“暗示义”),韵这个词借用的是梵语语法术语——即指“能够表达某种意义的声音”。 味论:新护《韵光注》和《舞论注》。“味”——诗人所描写的人物或故事,会唤起潜藏在读者心中的感情。这样,读者就感到了作品之“味”。 印度古典梵语诗歌的特征 一、具有很强的史学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但诗歌的记事与传承只有观念上的真实,而没有科学上的可靠性。 二、印度古典诗歌同印度宗教密不可分。 抒情诗主题通常被分为“正道”、“艳情”与“离欲”三部分,这与印度教提倡的”法“、”利“”、欲“、”解脱“相吻合。 三、情诗——印度称“艳情诗”——高度发达。 与印度宗教、伦理密切相关。 阿拉伯古典诗歌 “美国有关现代近东的专业著述汗牛充栋,但你却从不会发现有谁提到过文学……现代美国对阿拉伯、伊斯兰认识中这一引人注目的缺失的最终后果,是使这一地区及其人民成为干巴巴的理论概念,被简化为‘态度’、‘趋势’、统计数据之类的东西;简言之,被非人化了。” ————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 诗——阿拉伯文学的最高成就 阿拉伯诗歌的土壤——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一词,原意为无水草、荒漠、沙漠之地。“贝杜因”人,意为草原游牧者。穆罕默德(570—632)于公元622—630年征服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又创建了历时600年、地跨欧亚非、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大帝国。“哈里发”(“先知继承人”) 9世纪阿拔斯王朝(750—1258)前期,阿拉伯帝国臻于全盛时期。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城,阿拉伯帝国归于毁灭。中古阿拉伯文化具有突发性、宗教性、国际性、过渡性四个特点。 伊斯兰教(Islām)与佛教、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中国旧称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伊斯兰一词原意为顺从,即顺从真主意志的宗教。主要传播于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东南亚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北美、非洲等地区迅速传播。现约有信徒9亿多,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阿拉伯古典诗歌所处的文学时代 中古及之前的阿拉伯文学可分为三个时期:蒙昧时期、伊斯兰时期、伍麦叶时期、阿拔斯时期。 (一)蒙昧时期(475—622),又称贾希利叶时
文档评论(0)